学校网站 ENGLISH

传统节日在大学生心中能走多远?

闻静超 学生记者杨爽 司格 陈璐 2010年01月01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数九寒冬,能有一两个节日确能暖人心间。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叫做“冬至”,它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到,提醒人们:冬天将进入最冷的一段时间。按照习俗,大家吃吃饺子,穿暖衣服,如此而过。

  时隔两天,12月25日的圣诞节带着西方气息姗姗而来,这着实让师生们,尤其是充满活力的同学们好好庆祝了一番。

  在如今国际化日益加快的今天,面对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我们到底应该更多走近传统,还是靠近涌入的国际文化?传统节日,抑或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到底在大学生心中,能走多远?

  冬至悄然而过 圣诞张灯结彩

  12月22日,网友hsj(镜花水月)在五色土BBS上发帖称:“今天是冬至,却几乎没听过有人提起来。而圣诞节还没到,就已经看到渐浓的‘喜洋洋’气氛,广播台、班级社团活动、红袍圣诞老人装派传单的……大伙儿宣传得不亦乐乎……俗话说‘冬大过年’,冬至是我们重要的传统节日……”

  如发帖所说,每年的冬至,大家都是在平平淡淡中度过的,若要拣出一两个热闹的场面,莫过于在食堂捧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据了解,今年冬至,除了后勤餐厅推出了种类较多的饺子供应,以及师生、亲朋之间互发短信提醒天冷注意保暖,其他的都与平常无异。

  而早在圣诞节到来一周左右时,各学院、学生社团和同学们就已经张灯结彩,大张旗鼓进行宣传了。在东区一号公寓食堂门口,连续几天有社团开展圣诞礼物派送的前期宣传活动。而圣诞节临近时,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有7个以上的学院进行了院级圣诞庆祝活动,不少社团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联欢。作为学生言论发布和网络讨论的重要平台——五色土,在圣诞前后10天内发表的“圣诞”讨论帖共计300余条,在首页导读中还专门开办了圣诞许愿专版,让同学们尽情表达对自己和他人的祝福心声。

  向师长和朋友赠送平安夜“平安果”、平安夜去教堂、圣诞快递、各学院圣诞晚会、借圣诞的名义吃喝、情侣约会……各种活动应接不暇。

  悄然而过的传统节日冬至,与张灯结彩的圣诞节,可谓形成鲜明对比。

  小调查:对传统节日深层次的漠视

  对两个节日的庆祝方式,校内活动容易被关注。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同学们自己的过节方式及对于两个节日的看法,记者从全校选取了三个班级,对班内同学进行了调查和采访。调查以理学院化学073班、信电学院自动化081班、人发学院发展092班为主展开,涵盖三个年级,横跨东西校区,共访问90名同学。

  粗略调查显示,90名同学中,过圣诞节的有26人,所占比例为29%。发展092班的占到15人。大家过节方式主要为发送祝福短信、送苹果、参加校内各学院和社团组织的活动和晚会、情侣约会等,形式比较多样。而其中自称过冬至的同学们有75位,发展092班占16人,其余两个班级基本都过冬至节,大家过节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发祝福短信和吃饺子。

  调查所显示的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从过节人数方面看来,尚属乐观。但是,在接下来的访问中,如果你更注重传统节日,会重新蒙上一层隐忧:乐观的背后,正是大学生们对传统节日深层次的漠视。

  从大环境来讲,圣诞节作为舶来品,在中国受到的重视日渐升温。人民网12月25日发表的时评说:“圣诞节,一年比一年味浓的迹象表明,相当多的市民们热别是年轻人已经接受了这个原本不是中国人的节日。”而26%的过节率虽然比冬至少将近两成,然而它的气氛是在逐渐上升的。而大学生作为年轻人的一部分,也不例外。

  在对校外新闻网和BBS(因我校以农工科为主,故记者重点对北京几所文史类或综合性高校进行查询)的查询中,虽然对于圣诞节的报道虽然不是很多,但对于冬至的关注,更是寥寥无几。

  而同学们的采访则显示了,大家对传统节日虽有关注意识,但并不理解节日内涵。发展092班的于巧玲说:“冬至时我只会给家人和少数同学发个短信,提醒他们吃饺子,其实冬至这个节日流传的范围很小。”对于冬至的节日内涵,大部分同学们只了解吃饺子的习俗,至于节日从何而来,意义是什么,还有什么庆祝方式,多数人顿时无言。

  对于一个在人们心中失掉内涵的传统节日,早晚会在代代相传中被人们的更新加速的记忆所淡忘。

  同学:圣诞节有喜庆气氛 传统节日应融合新元素

  冬至和圣诞节,两个节日时间相隔如此之近,在人们的庆祝方式上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别?

  从调查来看,大一新生对圣诞节的关注更多。至于为什么在圣诞节选择多种活动庆祝,而不选择冬至,大家众口一词:圣诞节有着欢快的节日气氛,很热闹,大家一起玩很开心。诚然,装扮精致的圣诞树和圣诞花环透出喜庆的节日气氛,而慈祥的圣诞老人在平安夜将礼物悄悄送给孩子们的传说更表现出温馨和人情味儿。

  这种喜庆的节日气氛让同学们找到了快乐的理由。化学073的一个女生宿舍在半个月之前就开始做圣诞的过节计划:与高中同学聚餐、去看一场晚会、情侣约会等,将大三忙碌学期里的圣诞节过得很是快乐。然而,记者发现,这些庆祝活动,往往与西方传统的圣诞过节方式相差甚远。调查发现,这种以非“正统”方式过圣诞节的同学们所占比例竟高达90%以上。化学073班的张汝洁说:“我们就是借着圣诞节这个日子一起放松一下,缓解一下期末考带来的压力。”

  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冬至的过法显然阻碍了“冬至”深入人心。除此之外,有同学认为,除了因循家乡的习俗吃饺子,大家几乎感受不到过冬至的方式,校外也少有人关注这个节日,她说,与圣诞节相比,冬至有点“土”,同学们通常不会选择在这个节日进行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

  发展091班李昭说:“冬至在古时的地位是不能与现在相提并论的,古时没有对于农作物生产时节的精确测量,故冬至在古人看来尤为重要,就会花精力作为节日庆祝。但是现在,有了对生产的科学测量,时节就显得不如以前重要。这个节日的内涵也就慢慢被人们淡忘。” 发展092班赵晓慧与此观点一致,“这具有必然性,传统节日应该加入符合现代的新元素,营造出过节的气氛。”

  网络有言论称:中国的传统节日虽有不少文化味很浓,但都难排除“吃”的影子,略显单调。而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过节的食品往往十分常见,很难再引起大众热别是年轻人的兴趣,传统节日似乎少了些像圣诞节、情人节那样热闹、温情的氛围。而西方国家,圣诞节孩子可以收到心仪礼物,自然更有吸引力。

  让传统文化重焕光彩,大学生该怎么办?

  调查中,一些同学表现出对传统节日或者说传统文化深沉的热爱,以及对传统节日光彩日渐消退隐隐的担忧。

  自动化081班的李同学非常熟悉冬至的习俗,因为在他的家乡,冬至很被重视,他能娓娓道来饺子的传说。成都的易同学也会在冬至按照家中的惯例喝羊肉汤。而廖同学显然更喜欢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可以和家人团聚,喜欢家的那种温暖的感觉。”

  一些同学认为,几年来西方节日文化对中国文化构成了冲击,发展092班的胡晋说,保护传统文化还是不可忽视的,传统教育、历史宣传和文化普及是必不可少的。张艾聪说,圣诞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如何让我国传统节日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化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在我国传统的历法中,从象征一年开始的春节,到元宵节,到七夕节,到冬节(即冬至)再到除夕一年结束,传统节日共有25个,真正得到关注的不足5个。而对于这些节日的内涵,正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步被淡忘。

  民间传统节日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结晶,它们的重焕光彩,诚然需要国家政策、媒体引导,社会重视,民众支持。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也是如此。而大学中的“民众”,正是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大学生。高等教育在大学生中延续,文化也更多地在大学生中传承。如果今天的大学生失掉了文化的传统,往往会造成比一般民众漠视文化更大的危害。

  调查中,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的关注,以及期待传统文化的崛起,都忽略了一点:在关注传统文化的进程中,大学生自身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大家可以自觉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了解传统节日内涵,看待事情不盲目,不追求形式主义。或许,可以发挥年轻人活跃的思维优势,让“有点土”的传统节日加入现代元素,好让它们也有延续下去的理由。

  在国家走向国家化,全球文化走向大融合的趋势下,更多关注传统文化不是闭关锁国夜盲自大,更不是对西方节日进行全盘否定。在快乐接受西方节日的同时,大学生应该做的,是为了不失掉自己的本色,不让传统节日和文化的名称和内涵,仅仅留在图书馆无人问津的角落、网络搜索引擎的百科栏中,抑或老一辈早已尘封的记忆里……

  新闻链接1:

  冬至简介: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古代冬至被当做一个很大的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各地有不同的庆贺习俗。除大部分地区采纳的吃饺子外,苏州人过冬至吃馄饨忆西施,宁夏人冬至吃“头脑”(即羊肉汤),福建“冬至暝”(冬至前一夜)搓丸,潮汕祭祖先、吃甜丸、上坟扫墓,绍兴、泉州、台湾等地都有各自的习俗。

  新闻链接2: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春节、路神生日、元宵节、春龙节、寒食节、清明节、立夏节、端午节、天贶节、翻经节、姑姑节、火把节、七夕节、盂兰盆节、中元节、鬼节、地藏节、中秋节、重阳节、祭祖节、冬节、阔时节、腊八节、小年、除夕。

分享到:
标签:校园观察 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