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小院乾坤

京郊日报 2014年03月03日 报道 浏览次数:

  

  遇到难题,专家会进棚帮助找出解决方案。

  

  科技小院定期开办专家会诊日。

  

  科技小院里设有“资料库”,农民可随时自取指导资料。

  

  一些农户还在立体草莓架子下种植了食用菌。

  

   温室后墙草莓特别受欢迎,尹兰成找来管道,打算再扩大栽种面积。

  

  驻扎在科技小院的农大研究生李超和草莓种植户同吃同住,随时进行指导。

  (本报记者 刘菲菲)这两天,昌平区兴寿镇香屯村草莓种植户陈庆金和尹兰成两口子盘算起正月里草莓采摘收入来,喜上眉梢。别的种植户都在抱怨收入下降时,她家的采摘行情却赶超去年同期。

  “为啥?俺家大棚里有法宝!”陈大姐口中的“法宝”,正是她从科技小院里学来的草莓温室后墙管道栽培技术。“温室后墙上的草莓每公斤比地上的贵二三十元,可游客来了一尝好吃,还是愿意多花这钱。”自打成了科技小院的学员,陈庆金种植草莓的底气越来越足,而这个科技小院,也成了她跑得最勤的地方。

  科技小院位于兴寿镇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内,是去年本市挂牌成立的首座都市农业科技小院。来自市土肥站、中国农大和昌平区土肥站的农业技术人员轮番在小院里“坐诊”,还有一名中国农大的硕士研究生长期驻扎,和农户同吃同住,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和零费用向农民、农户及生产组织示范展示都市农业新成果,试验示范推广实用型都市农业技术,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小院虽小,内藏的农业科技知识可不少。”陈大姐说,“以前参加培训,老师讲完以后一溜烟儿走了,能真正记住的东西不多。”现在,科技小院集培训、观摩、实践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把老师讲授的技术、书本上的知识全部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让农民眼见为实,学习起新技术更容易接受。

  此外,科技小院把农业生产科技链上各个要素点有机串接在一起,在培训内容上更加综合化,把以前的单科农业技术培训变为针对各个生产环节的系统培训。“我们一边做实验,一边为农民搞农技服务,相互促进。”驻扎在科技小院的研究生李超说,遇到什么“疑难杂症”,可以由科技团队共同进行“会诊”,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难题。

  市土肥站站长赵永志介绍说,在运行的几个月里,都市型农业科技小院协助组织、参与了多项农民培训、观摩,多次邀请国内外技术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在实实在在的试验示范中,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尤其是草莓立体栽培技术,着实让草莓种植户开了眼界。不少农户在自家温室后墙“种”上了草莓,扩大了种植空间,增加了收入。

  一些农户还在立体草莓架子下种植食用菌,每棚年可增加纯收入两三万元。目前,科技小院已涉及农户300多户。农民变身科技种养能手,在自身受益的同时,也成了农技推广的“编外军”。今年还将在大兴、顺义、通州和房山等区县,针对特色作物,继续开办农业科技小院,带动更多农户走上科技致富路。

  《京郊日报》2月26日 第8版 原报道链接

责任编辑:闻静超
分享到:
标签:科技小院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