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 肖黎:一方天地养育一代学子(图文)

实习学生记者 汤雨晨 2014年04月30日 报道浏览次数:

  

   刘铮 摄影   

  这是肖黎在我校的第十四年了。

  从年少懵懂的学子,到精明能干的食堂经理,十四年的青春,肖黎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在食堂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用行动守护着自己最初的梦想,“当年十八岁的我踏入农大的校门,大概也没有想到过自己会一直留下来。”

  从接触后勤到在后勤工作

  肖黎今年32岁,在饮食运营服务中心担任公寓一食堂和清真食堂经理。肖黎学生时代担任过校学生会权益部部长,正是这份职务,让他更多接触了学校的后勤工作,也让他习惯于站在广大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在2005年从农大毕业以后,他决定留在后勤从事餐饮工作。“当我还是个学生的时候,我就感觉学校的后勤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读书的时候就觉得吃饭这块有很大创造性,还去读了食品专业的课程,觉得自己也可以去试试看。”

  “毕业以后,我的同学们都去做了建筑师,接建筑工程,比起我在这里做后勤,肯定赚得多。”肖黎的同学们回到母校,还会去找肖黎吃饭聊天,“当他们跟我说很多在外面打拼遇到的事情的时候,我当然后悔过。”肖黎坦言,“不过,我后来想想,觉得人这一辈子,除了赚钱,也该有点理想吧。所谓理想,就是有所舍取的事情。”

  为了学生更优的饮食选择

  肖黎口中的理想,就是让农大学子有个更优的饮食选择,用他们在农大读书的时间养成一个好的饮食习惯。“学生来这里,要呆四年甚至六年,食堂应当还他们一个健康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健康的、合理的饮食习惯,通过这四年,让他们受益终生。”学生的受益,是肖黎工作的动力。

  在他工作的七年里,他做了很多改革食堂的措施,对食堂加工制售进行调整,对人员进行合理评定,使得食堂成员团结一致,高效生产,提升食堂的营业额和就餐人次,对食堂菜品进行标准化开发,改革人员薪金进行分配制度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食堂的营业额和就餐人次大大提升,以公寓一食堂为例,日营业额从肖黎刚接手时的16000元左右提高到42000元,就餐人次提高到11000人次。他在一步一步向他的理想迈进。

  肖黎管理的两个食堂,是清真食堂和公寓一食堂,在很多人看来,这两个食堂在饮食习惯,文化差异等方面差异很大要同时管理有很大难度。然而,在肖黎眼中,无论是清真食堂还是公一食堂,其目的都是一样的。“清真食堂是民族性,公一则是大众性。但是它们的共同要求就是满足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和营养的要求,这是统一的。食品方面其实很多东西都是统一的,共通的。对于民族来说,最重要的是尊重民族习惯,回族、维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都是长久发展而来的,都应当被尊重”,谈起管理经,肖黎娓娓道来。   

  改革也曾面临困难

  肖黎的改革,曾经面临过困难。他希望食堂的菜品能够更加注意营养搭配,符合科学理论,但是他的员工,大部分只是初中毕业,或者只上过一年高中,他们从未听说过营养学这样的理论,何谈将它运用在实际中?针对员工文化素质、文化水平没法满足菜品搭配需要的问题,肖黎坚持每周给员工做23次营养知识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效果不一定很好,但是至少他们都有了这样的思想和意识,做饭的时候会从这方面去想一想。”

  另一个困难来自学生,大家来自五湖四海,饮食习惯各不相同,众口难调,给食堂做菜加大了难度。对于这,肖黎首先从厨师上进行应对,“我们对食堂的厨师进行了筛选,从西北到江南、从湖南到四川,要求会各个地方菜的人都有。”除了各地的饮食文化,肖黎认为食堂更要考虑菜品的营养和美味兼得,让厨师考虑到除了吃得美味,也要吃得健康。 “比如西红柿炒鸡蛋,很多人喜欢吃微甜的,但是我们食堂采购的西红柿本身是微酸,出于健康考虑,我们就会告诉厨师尽量少放糖甚至不放。”细心的他,还考虑到了菜品在加工过程中的精细化。“这主要是在关键节点上的控制,比如择菜的时候首先要做到食品分类,不同的蔬菜择的方法不同;切的时候要注意蔬菜本身的纹理,另外,不同的叶菜对洗的时间要求不同,根茎的切洗情况也不同”,说起厨房的管理,肖黎如数家珍。

  

  小小一方食堂,也能干出精彩的人生。这是肖黎在管理食堂人员时坚持的理念。“处于农大这样的高校,这个大环境,是培养推动社会前进人才的地方,我们作为后勤,也应该努力培养出一代人良好的饮食习惯。”

  “18岁到22岁,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对人生也有了自己的看法。食堂是学生能够直接接触的地方,会对学生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希望学生们看见的是积极自信的我们,是盛饭阿姨的笑脸,让他们知道,生活是美好的。”说到这里,肖黎笑了。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更多
标签:十佳员工 肖黎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