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终将适应的“未来地球”

科技日报 2014年05月26日 报道浏览次数:

原题:专家建言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应对策略

致我们终将适应的“未来地球”

    ■周末特别策划

    本报记者 刘晓莹 游雪晴

    气候变化对人类到底会有多大影响,科学家一直在寻求答案。5月20日、21日在北京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第497次学术讨论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就我国如何适应气候变化各抒己见。如何提升我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成为讨论会上最受关注的话题。

    如何面对“未来地球”

    2013年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启动了“未来地球”(Future Earth)科学规划,“这份规划强调,需考虑人类活动本身对于气候环境的影响,改善我们预测未来风险格局的能力;需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领域的专长,发展针对全球变化的适应策略。”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严中伟说。

    针对当前中国快速城镇化的发展,严中伟一直在做如何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的有序适应研究。据他介绍,去年夏季长三角一带持续两个月的超级热浪,导致罕见的居民“热死”现象;前年北京7·21特大暴雨,其灾害性后果震惊中外;而近年来不断加剧的城镇群区域雾霾现象,更是直接促成决策层调整产业结构。在严中伟看来,这些环境灾害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具有特定气候变化背景的事件。

    “近几十年来,中国高温、暴雨天气显著增多,风速则显著下降,这意味着静风成霾的极端天气概率增大。”他说,“同时,城镇化本身也会加剧灾害风险,例如城市下垫面可加剧夏季高温、城镇群可进一步加强其下风向城市热岛、城市热岛有助于局地暴雨,而城镇区大气边界层则有利于形成静稳成霾天气。”

    严中伟指出,适应气候变化是贯穿人类发展史的一种行为,早期人类活动规模小,气候环境的影响也就小;如今人类活动规模日益繁盛,足以“显著地影响气候系统几乎各个方面的变化”。而我们该如何面对“未来地球”,严中伟说:“有序适应,以及深入了解‘未来地球’科学规划所蕴含的科学思想,或许会为适应研究领域指出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

    如何适应气候变化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气象学家叶笃正、符淙斌等人就率先提出了“有序适应气候变化”的理论框架,“其核心是人类按照自然规律,从地球系统整体观的角度,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全球与区域和国家以及不同行业间的平衡关系。”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符淙斌说。

    “有序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协调统一的关系,在区域尺度上开展有序人类适应研究是全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在全球尺度上实现有序适应的全人类福祉和国家利益、近期和长期效益统一和协调的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士、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吴国雄说,“这个概念与现在‘未来地球’的计划设计不谋而合。两者与我国刚刚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一致。”

    据符淙斌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科学院正面临着重大转折——从认识地球系统的运行规律和机理转变为预测和应对地球系统未来的变化。他表示:“现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减少或减缓不利的气候和环境变化,以及适应不可避免的变化。”

    适应气候变化有哪些方式

    “人类对气候变化适应的认知和实践是随着对气候问题认识的积累和深化不断发展的。”符淙斌说,“气候和全球变化科学的发展为适应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郑大玮则表示,在面对气候变化这个问题上,目前我国普遍存在重减缓、轻适应的倾向,与对适应缺乏科学认识有关。他说:“适应有多种分类,我们提倡主动适应、计划适应、适度适应、无悔适应和自觉适应,这些统称为适应科学。”

    对此,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马世铭此前在“联合国基金会气候变化项目气候传播——中国系列活动”上有过具体的阐释,他说,有计划地适应气候的变化非常重要。比如我们知道高温热浪什么时候要来、强度有多大,买空调就在什么时候,这是有准备了。这种适应是有计划的。这个有计划是建立在我们对高温影响认识的基础上、对于脆弱性认识的基础上。

    郑大玮表示,中国具有最丰富的适应实践,未来还要在收集、总结、提炼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分领域、区域、产业的适应技术体系,包括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并且按照重要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等排序,编制适应技术清单。“同时也需要开展适应效益、成本和阈值的分析”。

    他认为与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等减缓的目标相对应,适应的目标是发展气候智能型经济、构建气候适应型社会。“当然,弄清气候变化的影响是采取正确适应对策的前提,由于有利有弊需要综合,不能简单照搬减灾的风险分析方法。” 郑大玮说。

   《科技日报》 2014年5月24日 头版

责任编辑:闻静超
分享到: 更多
标签:气候变化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