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学生创新公益模式资助外地大病患儿

北京晚报 2015年12月31日 报道浏览次数:

中国农业大学“创行”社的大学生和被救助儿童。

  第一次见到科科的时候,赵琳琦还在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读大一。刚刚10岁的科科来自山西,穿着一件白色的运动背心、小短裤,开朗嬉笑的样子,让人想不到这是个正走在艰难抵抗“白血病”路上的孩子。那时候的他,治疗一切顺利,康复在望。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本已安然出院的科科在今年秋天出现了严重的肺部感染,不得不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再次入院治疗。由此,赵琳琦对这个孩子便有了更密切的牵挂。

  大学生社团心系外地大病患儿

  赵琳琦的背后是中国农业大学一个名为“创行”的社团,社团中“ToysRun项目”试图探索用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来做公益,目前正致力于帮助居住在北京“陌妈之家”的患儿们筹集医疗资金,“陌妈之家”是一个来自全国各地大病患儿的会集地,赵琳琦和同学们正是在这里遇到了科科。

  一方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一方是挣扎在生命线上的外地患儿,这两者如何走到了一起?这就不得不提到社团曾做过的另一个“牛仔无止境”项目了。赵琳琦介绍说,这个项目通过回收利用废弃牛仔裤来解决北京周边流动妇女的待业问题。去年,社团曾经的负责人宋芙瑞在带着这个项目参加活动时,认识了一个帮助肺动脉高压蓝嘴唇患儿的组织。双方一拍即合:能不能将这些患儿的妈妈们纳入到“牛仔无止境”的项目中来呢?后期调研发现,这部分人群居住场所不固定,流动性太大,并不适合他们的项目。学生们对于未能帮到这些孩子的妈妈们感到有些遗憾,但是正是这次经历让他们关注到了“外地大病患儿”这个群体,并下定决心做点儿什么,由此“ToysRun”于去年10月成立。

  可持续发展探索公益新模式

  来自河北张家口的尿毒症两兄弟张鹏和张煊是项目组帮扶的第一个对象,单是兄弟两人的换肾费用就得40万左右。如何帮助?线上募集?方法可行,只是项目的知名度不高,募集的速度让人担忧。这群90后的学生们当然也不甘心屈从于传统的公益方式。“创行的公益项目要有商业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作为项目负责人的赵琳琦陷入了思考。

  这时,社团的同学们注意到学校附近的社区里有不少退休老人组成的手工社,“老人闲散时间多,又有手艺,为什么不将这部分资源利用起来呢?”从那时起,项目开始探索“纺织企业-社区-快消品商家-患儿”的可循环模式:从纺织企业筹得库存毛线,在学校周边社区开展老人手工课堂,将筹得的毛线交给老人制作出精美的手工编织产品;将手工编织产品与快消企业合作出售,借助快消品公司的平台将患儿信息附在手工编织品上,并附上患儿捐款渠道的二维码,直接传播到公众手中。

  最终,项目通过腾讯公益平台筹到17000元,和乐纯酸奶合作销售社区老人制作的手工杯垫3000元。

  帮一个孩子  就多一个孩子活下去

  经过粗略的计算后,赵琳琦和同学们发现,要想帮助再次入院的科科度过关键阶段,至少还需要15万左右的花销。于是,学生们又奔走在了新的“讨毛线”的路上,而这并不容易。“作为学生,我们无法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和企业交谈过程中,更多的是拿公益心和社会责任来打动企业。”

  整个过程也会有沮丧,但是学生们也想得开,“目前项目正在起步阶段,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也是正常现象。我们现在努力去做的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把这些信息推广出去,解决更多孩子的医疗费用。我们也知道这样的孩子太多太多了,但是能帮一个就多一个孩子活下去。”赵琳琦说,受众给予的真挚感谢和在巨大生活压力下的坚持,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回馈和鼓舞。(牛伟坤

  《北京晚报》2015年12月30日24版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更多
标签:北京晚报 创行协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