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旧版回顾

中国农大启动新教师入职教育

中国科学网 2016年09月23日 报道 浏览次数:

  9月初,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新入校的百余名教师参加了为期7天的入职集中培训。教学技能培训、校史文化教育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新教师们感慨:未上讲台,先受教育,要不忘初心,不忘校训,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

  顶层设计打造“盛宴”

  培训的第一个上午,老师们没想到,迎来的第一位授课教师是学校的校长柯炳生。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内,柯炳生校长的“大学理念与改革实践”主题讲座,让新教师们对学校的发展定位、教学科研概况、近年来的改革措施以及学校秉承的理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他鼓励老师们,作为农大发展的新希望,要不辜负神圣崇高的教师职业,与学校一道,早日为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

  在后续的课程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常信,北京市教学名师彩万志,教务处处长林万龙、科研院常务副院长段留生、党政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赵竹村等一一登台,也让老师们颇为惊喜。即将到教务处工作的新教师曾佳说,岗前培训强大的师资力量让大家感受到学校对新教师的重视,让她更深刻地感受到,责任是工作的动力源。

  老师们感受到,入职培训内容十分丰富,在校内环节,讲座涵盖了教学法、学术规范、教学科研管理规范、党政管理工作概要,听课之后,大家登台试讲,提前体会了三尺讲台带来的教师荣誉感。在社会实践环节,老师们前往张家口红色察哈尔党员干部学院,接受红色精神教育、校史文化教育和师德教育,考察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农业发展情况,走进农户开展农业一线情况调研,也在团队建设中增进交流与合作。

  资环学院新教师王钢教授说,学校给新教师提供了一道道精心烹制的教学以及科研专业素养和精神食粮盛宴,让他受益匪浅。

  实际上,这场“盛宴”来自于学校的顶层设计。自2003年起,中国农大就开始探索新教师入职培训的有效途径,千余名教师从中受益。2015年,学校成立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盘棋统筹协调。作为这项工作的重要方面,新教师的入职教育时间拓展为一整年,为期7天的岗前集中培训成为入职教育的第一步。

  为了让新教师尽快熟悉环境,在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下,全校13个部门合力编写了《教师手册》,作为入校礼物发放给教师。手册基本涵盖了教学、科研、生活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此外,2016年起,学员分组管理,各部门直接参与到实践中来,6位职能部门、学院的副处级干部担任辅导员,跟组参加活动,成为老师们在农大的“引路人”。

  首门课程震撼心灵

  入职集中培训是新教师入校后的首门课程。除了业务能力提升与各项管理规范,老师们反映,培训中的很多环节让大家“心灵受到触动”。

  让资环学院吴杰臣老师十分感慨的是校史馆参观和学校文化讲座。“农大历史悠久,百经磨难,现在的规模和成果来之不易”,他说,作为农大新的一份子,自己要珍惜现在的科研条件,坚持不懈,传承老一代优秀品格……听了“科技小院”讲座,不少老师们反映,这是当下学校精神的体现,自己也被扎根农村的社会服务精神所感染。

  农学院副教授周于毅听了解读七一讲话精神的专题讲座,对不忘初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她认为,身为一名教师,担负着的是对青年一代的教育,教师的初心不仅仅是做好教学、科研工作,也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对于袁慧敏和她的组员来讲,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们演出的微型话剧了。在红色察哈尔党员干部学院参观革命展厅时,第五组的老师们被董存瑞的事迹打动,他们决定在汇报交流上为大家表演“董存瑞炸碉堡”。

  当晚,当老师们带着纸箱子做成的碉堡和木棒削成的机关枪上台的时候,台下的观众爆发出了一阵笑声。可随着“战事”愈发激烈,现场逐渐安静下来,到董存瑞点燃炸药包的一刻,全场变得鸦雀无声。一位观看的老师说,那时久久回荡在耳边的一句话是“班长”对“董存瑞”说的那句话:“可是存瑞,你才19岁呀!”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教师苏若群说,英雄身上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和发扬。

  “农村是一个大讲堂”

  “民生多艰,常记心头”,了解基层农业发展情况,是每一位农大教师的必修课。农村农业第一手资料更是老师们在登台讲课前需要准备的“一桶水”。中国农大的新教师入职教育中将国情、社情、农情作为重要内容。

  在集中培训环节,学校安排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到基层调查。当天,老师们分组前往张家口万全县、尚义县的小蒜沟镇、老龙湾村、霍家房村、周家河村,参观农村基层党建情况,走访了20余家农户,他们围绕当地的农业经济情况、党建工作、精准扶贫、教育医疗现状等方面展开调研访谈。

  动医学院尹晓敏所在的第三组老师来到一户农民大姐家时,她正在为自家的农家院餐厅准备午饭。见到厨房地上堆放着刚削完的土豆皮,尹晓敏拿起扫把和大姐一起劳动起来。“家里主要靠啥生活?”“今年玉米收成怎么样?”“村里的小学条件怎么样?”老师们和大姐一起劳动,同时展开调研。来到农户,老师们和农民朋友坐上炕头,聊着家常,好客的农民朋友还端上自家产的西红柿和老玉米。老师们一边品尝农家食品,一边进行调研。有的老师还和农民朋友席地而坐,用当地方言和他们交流。

  在霍家房村的村头,工学院副教授陈建拉着村支部书记“聊”了大半个上午。从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情况,到基层产业发展,到每家农户的生计问题,他努力克服方言的困难,认真地在本子上做了记录。回校后,陈建还将了解到的内容形成《对“新农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一些思考》,发表在学校的新闻网和官方微信上。文中写到,“作为中国农业研究的最高学府,秉承着‘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办学宗旨,学校师生在‘科技小院’上,已经做出了‘农业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的良好示范……如何集全校各学院之力,建立学科覆盖更广泛、地域分布更广阔的‘科技小院’……是我们高等院校为党和国家示范‘精准扶贫’的一条可持续之路,或许也是中国农业大学走向‘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条可持续之路。”

  结束培训后,许多老师和水院副教授田菲的感受相同:“农村是一个大讲堂,作为农大教师,应该深入农村第一线,去学习实践调研,为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作者:闻静超

    原文链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更多
标签:中国科学网 新教师 入职培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