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荐读 | 深入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 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步伐

2017年01月03日 浏览次数:

柯炳生

2016年12月22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问题,在高等教育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更是对高等教育问题做了深刻的、系统的阐述。总书记有关高等教育的系列讲话和论述,涉及到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的使命、高等教育的任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等教育改革、高校党建工作、高校学生工作、高校教师工作、高校社会服务与智库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等。

  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有关高等教育的系列讲话精神,对于我们完成好学校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使命,加快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具有根本性的重大指导意义。以下,围绕“学讲话、有作为”的主题,我着重从三个角度谈些认识和体会,即如何“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

  一、想作为:积极主动,锐意进取

  大学,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习总书记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明天”。“教育传承过去,开创未来,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我们对中国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培养国际一流人才充满自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为统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

  不久前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又强调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认真学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增强我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中国农业大学在全国重点大学占据着特殊的重要地位,是全国农口院校的排头兵,在解决中国人的饭碗问题上,承担着重要的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国家和社会对大学有期待,对中国农业大学有期待,需要我们中国农业大学有作为,有更大的作为;而大学里的师生们对学校领导有期待,需要学校领导有作为,有更大的作为。在刚刚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前夕,习总书记提出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要求,也是对农业院校提出的重大任务。

  想作为,就是要有一种精神,一种觉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一种内在的动力源泉。要有积极作为的精神,主动作为的精神,锐意进取的态度。不骄傲,不自满,树立远大目标。对中国农大来说,就是要牢牢地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创新世界一流的农业学科,创建世界最好的农业大学。以此作为全校师生们不懈的追求目标,而学校领导班子,党委会,常委会,更要始终保持一种高度的作为精神和态度。

  二、敢作为:敢于改革,勇于创新

  敢作为,是把精神、觉悟、责任感和使命感,化为具体的行动,表现为改革和创新的实际行动。

  习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全国高等教育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成效、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要……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敢作为,就是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有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深化改革,更是不可能不遇到阻力,包括思想认识方面的阻力和利益关系方面的阻力。

  我校这些年来,做出了一些努力。例如,在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自由转专业政策等)、校长信箱制度、研究生改革(培养定位与学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三元制工资、教师岗位责任制)等,都体现了敢于改革与勇于创新的精神。

  未来学校的发展,双一流的建设,仍然需要保持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时,也有体制创新的勇气,并且要把这种勇气和精神,不断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去。既要敢于突破思想观念方面的阻力,也要敢于破除利益关系的藩篱。更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创新思维,创新工作思路,从创新中,要办法,要效率,要效果,要发展。

  由于各种内部、外部条件的限制,我们可能不能圆满地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我们要做出最大努力,使出洪荒之力,做到我们的权限和能力的极致。

  三、善作为:尊重规律,讲求实效

  改革和创新,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需要尊重规律,更需要讲求实效。

  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使得各类各级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在谈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时,习总书记强调了六个“必须”,他强调了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必须不断创新办学机制,必须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切实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必须造就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必须努力培养世界一流的学生,必须创造世界一流的学术成果。我理解,这里的六个“必须”中,前三个或四个是保障措施,后三个或两个是效果目标。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他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善作为,最主要的是两点:一是讲高等教育规律,二是讲国情校情。就是要把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我校的特殊校情紧密结合起来。

  善作为,就是不瞎折腾。这需要正确应对各种外部和内部压力。要正确地分析和研究来自外部的媒体舆论、专家观点、外校做法、有关部门的指示;也要认真听取和正确分析学校内部师生们的意见。要用高等教育的规律和国情校情来进行分析和定位,符合的,就要学习和借鉴;不符合的,就要有定力和勇气不受干扰。

  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服务”,落实到大学的具体表现上,就是育人和知识创新。大学是通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和知识技术的创新,来实现“四个服务”的。因此,我们一定要牢牢地围绕着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这个靶标,来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学校的作为,学校领导的作为,到底效果如何,最终,是要体现到这两个方面的。双一流的指标无论怎样设计,无论有那些数据,都离不开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也最终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

  总而言之,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系列讲话精神,就是要按照总书记精神的要求和指导,密切联系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积极主动,锐意进取,敢于改革,勇于创新,尊重规律,讲求实效,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国家和社会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是学校党委常委、校长柯炳生2016年12月22日在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两学一做”第三专题“学讲话、有作为”专题学习会上的发言。)

 

分享到:
标签:学习系列讲话 柯炳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