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校长奖学金获得者 | 姜志豪:只有越过最高的山头,我们才能看见曙光

研工部 2018年11月30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本网讯 姜志豪,男,汉族,共青团员,2015年考入我校生物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系,师从李大伟教授,主要研究大麦条纹花叶病毒的运动机制。已发表四篇高水平的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达到17.8。荣获硕士二等、博士二等及博士一等学业奖学金。获中国农业大学“三好学生”称号及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研究助理”称号。

“科学研究是一次漫长的旅途”

初见姜志豪的时候,人们会很难将这个看起来勤恳老实的阳光男孩和那个校长奖学金获得者联想起来。即便是获得了校长奖学金的大奖,喜悦闪烁过了那一下,他又开始继续埋头于手上的实验。人们总能在实验室里找到姜志豪。因为他要求自己,每周至少六天,每天至少十个小时要呆在实验室里工作,上不封顶。科研中,他端正自己的态度,一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所以他会严谨地对待每一个实验与其间存在地每一个细节,并且认真书写试验记录,细致地记录每天地实验细节,以坚决的态度抵制学术不端的行为。

他是这样看待科研生活的:“科学研究是一次漫长的旅途”,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途中可能很少有鲜花与赞美,有的可能是孤独与悲伤”。但这种犹如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却是他自己所期望的。他始终相信天道酬勤,再聪明的头脑也需要与之对应的付出,尤其是在科研这一条探索之路。失败并不能将他打倒,反倒是锻炼了他的科研水平,砥砺了他的个性;从中,他学会了适应失败,学会了如何从被失败一拳打倒的状态中爬起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这也是他从博士期间获取的宝贵财富。他始终坚信任何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都需要研究者付出惊人的毅力,不懈的探索,无止尽的尝试,或是无止尽的从头再来。就像是走在一条看起来没有尽头的路,咬着牙坚持走下去——“因为只有翻过最高的山头,我们才能看见曙光。”

“旅途之余”

科研旅途之余的姜志豪,又回到了那个阳光大男孩的样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会让我受益一生。”所以他将学习以外的时间合理地利用了起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坚持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他同实验室的共事们沟通交流,分享成功喜悦,更去探寻失败的原因。而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中,他也竭尽所能的帮助实验室的同学:在生活中发扬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始终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姜志豪始终时刻牢记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严格地要求自己,积极地发现与改进工作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曙光就在前方”

至今,最令姜志豪印象深刻的,还要数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第一篇文章的科研经历,“对于每一位博士研究生来说,第一篇学术论文都是一生最美好的记忆。”当时他接到老师的要求,为了实验室的研究储备材料,希望他构建一个剪秋萝环斑病毒的侵染性克隆。追随师兄学艺半年的姜志豪不觉其难,满心欢喜的接受了这个任务。

于是半年时间里,失败承担起了他科研启蒙老师的职责,用同期待程度相匹配的一次又一次失望让姜志豪明白了,什么叫做科研。暴风雨一样的挫折吹打着他的内心,自信折帆的他在回航放弃的边缘徘徊。挣扎于坚持和换课题的两岸之间,他的师兄师姐鼓励着他,老师也充满耐心地等候着他的结果。他选择了坚持,每日在黑暗中睡去,又在黑暗中醒来。某一天,当他看见叶片上由病毒造成的病斑之后,无以言表的喜悦袭击了他。“这可能就是科研的魅力,这就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为之奋斗终身的信念,这也是我现在为什么如此着迷于科研的原因。”他着迷于那“猝不及防的成功之美”,那是一览就令人无法忘怀的绝景。相较之下,那苦楚挫折,都变得渺小而又不值一提。“这可能就是爱迪生经历了几千次实验失败的漫长黑夜,仍然继续前行的动力”。因为,“成功就在前方,曙光就在前方”。


责任编辑:潘彩清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