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杨宁教授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开创养鸡产业科技扶贫新模式

社会服务处 2019年10月18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本网讯 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我校杨宁教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这是继人文与发展学院李小云教授和资源与环境学院张福锁教授后我校再一次斩获此项殊荣。

杨宁教授从事动物遗传育种研究30余年,为我国家禽育种和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并担任世界家禽学会主席。作为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他带领体系岗位专家和站长积极投身扶贫工作第一线,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核心,秉承“精准扶贫、品种先导、技术集成、体系支撑”的指导思想,开创养鸡产业扶贫新模式,为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品种先行:培育国产品种,开发地方资源

杨宁教授团队经过多年选育工作,成功培育出“农大3号”“农大5号”节粮型蛋鸡、京粉6号高产蛋鸡和WOD168肉鸡等8个国家级新品种。这些品种作为现代育种技术的结晶和载体被引入到扶贫的第一线,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节粮型蛋鸡非常适应广大贫困地区的气候和饲料资源特点,饲料转化率高,每产一公斤鸡蛋比普通蛋鸡少耗料0.3-0.5公斤,农民养一只节粮型蛋鸡可多挣10元左右,推广地区已覆盖12个省区68个国家级贫困县。京红京粉系列高产蛋鸡和WOD168肉鸡,是杨宁教授与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多年不断选育的成果。以优秀品种为核心,在河北大名、行唐等贫困县建立了“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即依托种鸡产业发展项目,聚合当地政府、银行、农民合作社、食品集团和禽业龙头企业的多方优势资源,让贫困人口享受综合收益,实现扶贫“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科技帮扶中,杨宁教授特别重视发掘、利用和保护当地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特色,藏鸡就是其中典型的实例之一。在杨宁教授等专家的指导下,拉萨尼木县制定了《尼木藏鸡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1年)》,采取“企业+养殖小区+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有力推动了藏鸡的开发利用,在尼木县藏鸡原产地建设了藏鸡资源保种场,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资源保护场。他们引入现代育种技术,显著提高了藏鸡的生产性能,在当地扶贫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体系推广:引领产业扶贫,扩大帮扶覆盖面

杨宁教授带领蛋鸡体系的专家和站长在大别山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将特色蛋鸡地方品种产业扶贫作为工作重点,主要在安徽、河南两省山区10多个国贫县开展帮扶,推广体系培育的“农大3号”、京红京粉系列、豫粉1号、凤达1号、苏禽绿壳蛋鸡等蛋鸡品种,通过技术集成与体系推动,实现新品种及实用配套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并在连片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中发挥出关键作用。

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贫困户的资源为生产基地,群智群策共创建蛋鸡产业扶贫新模式,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体系延庆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结合国家扶贫政策实施“金鸡产业扶贫计划”,2016年11月,首个示范项目在河北威县投产,随后18个项目分别在西藏尼木、甘肃天祝、陕西山阳、山西石楼、内蒙古林西和卓资、河南洛宁、安徽岳西、湖北红安、重庆丰都、贵州威宁等地开枝散叶,帮助5万多贫困户建档立卡脱贫。

2016年以来,杨宁教授和体系岗位专家、站长深入贫困山区和养殖一线,开展技术讲座和培训300余次,累计培训农户、技术人员和工人超过20000人次。

精神传递:培养新一代扶贫力量

杨宁教授认为,大学老师既要利用科技创新成果服务产业,也要通过言传身教培育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科技人才。他指导过的学生大部分从事着与畜牧产业技术相关的工作,其中不少人也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事业中,成为一线实践的新生代力量。90后博士生袁经纬在校期间深受导师杨宁教授刻苦工作精神的感染,2017年博士毕业后毅然选择到德青源公司西藏尼木基地工作,现已担任藏鸡研究院院长,主持藏鸡的保种和育种工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杨宁教授带领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助力4个国家级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他们在扶贫工作中体会到,脱贫攻坚是一项伟大的政治任务、民生工程,也是最大的发展机遇。脱贫攻坚工作需要更多科学家不断技术创新和集成推广,也需要年轻一代接力传承。相信在多方协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必将蓬勃发展,早日实现预定目标。

责任编辑:姜萍萍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