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社会发展议程对话在京召开

光明网 2019年04月25日 报道 浏览次数:

光明网讯(记者 万霁萱)4月23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中国农业大学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多位专家学者,在北京展开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社会发展议程对话。活动从农业、减贫、社会文化、民间组织发展四个方面介绍了“一带一路”沿线社会发展现状研究成果,并特邀专家分享他们对于“一带一路”建设中社会发展议程的观点和建议,借此打开更多的对话可能性,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大会现场

  在对话阶段,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主任黄承伟就推进“一带一路”减贫合作谈了四个观点。他认为,首先,中国的减贫创造了人类发展史的奇迹,这种减贫不仅仅是减少了贫困人口,更是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次,中国减贫经验具有普遍性,不仅在中国的体系下有效,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具有借鉴意义;再次,“一带一路”的减贫合作潜力巨大,减贫的含义丰富了国家发展的理念和未来,并广泛影响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最后,“一带一路”的减贫合作以及整个国际减贫合作需要坚持精准方略,因国因地因人,因不同的思想因不同的地域分类而调整,提高合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晋从研究观察角度,结合基金会开展的反贫困和儿童发展的一些具体案例进行分享。他表示,减贫合作应该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减贫合作除了具体的减贫政策措施以外,也不能忽视经济增长对减贫的基础性作用,中国可以依据自身历史的经验性优势发挥特殊的重要作用。同时,“一带一路”减贫合作不是中国单向的合作而应该是保持双向的、多方面的合作。

  在促进民间组织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作用的议题上,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王行指出,基于民间组织自身“专业性、利他性、创新性和深入社区”的特点,在开展民心相通工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一是能够扎根到广大社区,可以面对面、一对一地和当地人民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关系;二是民间组织具有灵活、创新的优势,一方面,可以将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经验传递给受援国,另一方面也可以探索解决发展中国家社会问题的示范模式。三是民间组织更容易与当地民间组织建立联系,并通过当地民间组织与当地广大老百姓建立更为广泛的深入联系。四是民间组织参与民心相通工作,有助于援助模式的多元化,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援助的效率,与政府的援外项目形成优势互补的作用。五是民间组织自身也有很强的动员能力,能够动员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对外援助,从而扩大援助的规模和增强援助的效果。

  中国妇女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杜洁表示,妇女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妇女既是与男性平等的受益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和贡献者。“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妇联组织聚焦全球和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议题开展系列活动,通过推动中外妇女人文交流机制建设、开展高层互访、举办能力建设研修班和专题论坛、组织对口交流及小额物资援助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与沿线国家妇女的交流和务实合作,在促进沿线国家妇女“民心相通”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在加强“一带一路”的社会文化联系议题中,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赵旭东教授认为,“一带一路”需要走入历史、走入现场,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的现实性提醒我们,中国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会不断遭遇不同文化的冲突。西方在处理风险社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正在尝试用自己的本土智慧与世界上的不同国家产生联系,但如何让中国文化在走出去时实现真正的对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卢云峰教授认为,不同国家在宗教方面的冲突和风险客观存在,需要研究如何防范这种风险。同时,“一带一路”在合作推进过程中需要文化上的战略考量,如何在确立文化合作战略的同时,张扬中国的文化自信值得探讨。

  本次活动之前,中国一带一路/南南农业合作学院发布了“一带一路”沿线贫困、农业发展、文化宗教、民间组织等方面的四份报告,并和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启动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农业青年领袖计划,以高校和智库的科研教学优势推动该领域的深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光明网2019年4月24日报道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