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建设美丽乡村要“把根留住”

中国科学报 2019年06月30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本报记者 王卉

一些地方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却出现了农民丧失生计的现象。由于不懂得乡村的基本特点,不懂得乡村与各类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消灭乡村的同时,就削弱了农业。如违背“近地原则”,使农民无法耕种土地;消灭农家院,庭院经济随之消亡;没有了乡村,也就不可能培育出家庭工厂、乡村车间、手工作坊和乡村手艺……

“乡村振兴只有在理解和尊重乡村特点基础上沿着乡村价值谱系发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说。

在最近出版的《把根留住:基于乡村价值的乡村振兴》一书中,朱启臻阐述了乡村价值体系理论,揭示了乡村基本特点,通过案例分析生动诠释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有效治理的乡村价值基础,论述了乡村振兴与乡村价值的关系,介绍了乡村振兴的基本途径与方法,为乡村振兴实践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

中国乡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发展出了特有的价值。在朱启臻看来,它们不仅表现为乡村生产和生态价值,也表现为乡村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形成了多种价值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乡村结构体系,承载着几千年积淀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人类生存智慧。

以往的乡村工作,常常把不可分割的乡村整体人为分割开来,就产业论产业,就环境论环境,就文化论文化,看不到乡村要素间的复杂关系。结果往往是花了钱、费了力,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事与愿违,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引发了更多问题。

朱启臻认为,乡村是一个文化宝库。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但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找到,却不是容易的事情,不知道根之所在,也就难免出现各类的伤根行为。“因此,我们的研究遵循着寻根的路径,发现传统文化载体,为乡村振兴提供依据。这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把根留住:基于乡村价值的乡村振兴》不仅提出了乡村振兴要建设什么样的乡村,同时通过大量案例分析,通俗地向人们展示了乡村振兴的成功典型,通过多个视角归纳总结了振兴乡村的路径。本书为分析乡村、研究乡村和建设乡村提供了一套简单易行的方法,把乡村振兴的概念和理念变成了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使之具有较强的指导价值。同时,该书也吸收了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对乡村价值和乡村建设的见解,旨在启发人们多向度思考乡村和认识乡村。

《把根留住:基于乡村价值的乡村振兴》,朱启臻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

《中国科学报》2019年6月28日第6版报道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