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人工智能养猪应该给予关注

农民日报 2019年07月08日 报道 浏览次数: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畜牧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王玉斌

  1956年,“人工智能”提出。1997年,“深蓝”电脑击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洛夫。2017年,“人工智能”入选“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应用领域涵盖了计算机科学、金融贸易、医药卫生、工业运输、远程通讯、在线服务、法律咨询、科学发现、音乐游戏、种植养殖等方面。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立法项目列入立法规划。

  2018年2月,阿里与华西希望特驱、四川德康农牧合作,力图通过各方联合与信息共享,完成智能猪场开发与训练,推动国内养猪业朝着智能化发展;6月,阿里云推出“ET农业大脑”,应用于生猪养殖、苹果及甜瓜种植,具备数字档案生成、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农事分析、全链路溯源等功能。

  2018年8月,京东云、农信互联、天兆猪业成立智慧养猪联盟;11月,京东成立农牧公司进军养猪业,计划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合作研发并推出智能养殖解决方案,主要目标是降低大中型猪场人工成本30%以上,饲料节省8%~10%,出栏时间缩短1周左右。

  当下,“非洲猪瘟”肆虐全球,猪肉在我国居民肉类消费中一直居于突出的重要地位,人们对人工智能养猪充满期待和关注。

  据分析,成熟的人工智能养猪模式,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通讯和物联网等技术对猪场实现生产全程的高度自动化控制,能够大幅度节约人工,降低饲料投入,改善生长和繁殖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疫病实时监测与有效控制,做到猪肉生产全程可追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相比传统养殖确实存在明显的优势。

  养猪业本身就是投入大、资本回收周期长的产业,而人工智能硬件设备昂贵、投入巨大,且其稳定性、匹配性尚未得到很好整合和验证,设施设备正常运行与维护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要求很高,并且现有设备和系统尚未形成精准指导不同规模类型猪场全过程生产的成熟模式与可靠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工智能突飞猛进,我们理应对人工智能养猪充满期待和积极对待。结合当前情况,对于人工智能养猪发展,政府要合理安排专项资金鼓励科技创新、成果认定、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还要制定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更多地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并且鼓励形成集中火力联合攻关、集中突破的体制机制,避免有关主体各自为战和浪费社会资源。鼓励阿里、京东等有实力的行业领军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担当起人工智能养猪的探索者、创新者、实践者和推广者。对于众多中小型猪场,及时关注相关领域科技进展与设施设备创新情况,以开放的思维共享科技发展成果为好。对于任何一项新兴技术,不单单是关注技术上是否可行,还要考虑经济上的可行与优选。

《农民日报》2019年7月6日第6版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