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余淼杰等专家学者研讨中国外贸70年与全面开放新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9年07月08日 报道 浏览次数: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通讯员 李董林 平一帆 李春顶)近日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了以回顾外贸70年历史经验,正视当前外贸现状,展望未来外贸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外贸70年与全面开放新格局”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数十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展开深入讨论,提出具有启示性、前瞻性和创造性观点及政策建议。  

  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的外部形势  

  余淼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外贸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中美贸易中美国认为美方吃亏是站不住脚的。一方面,贸易顺差不见得是好事情,贸易逆差也不见得是坏事情;另一方面,过多的外汇储备会导致增值困难。中美贸易谈判的走势大致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白热化”状态;第二阶段,出现峰回路转之势;第三阶段,2020年之后中美经贸关系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升级,而需要突破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中国的应对措施,主要应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外贸高质量发展,二是高水平对外开放,两者相辅相成。在高水平开放方面,要加快大湾区发展,进一步推进自贸区和自贸港经验和政策,并在WTO谈判中争取自身权益和国际地位。  

  郎丽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中美科技会脱钩吗?

  美国科技发展大致分为起飞阶段、腾飞阶段、强化阶段、反思阶段和调整阶段。美国对华科技战略,第一个阶段以经济接触为主,科技包容合作为特点;第二个阶段是经济接触为主,安全克制为辅,科技相对制约,这一阶段两国在学术交流上更加开放,在农业、太空、能源领域等方面逐渐加强合作;第三个阶段则是经济和安全制衡为主,在科技上合作为主但渐趋抵制,美国在这一阶段对中国科技实力与综合国力密切关注,但未将中国视为科技战略对手。第四个阶段是,美国在经济上推行民族主义,维护美国安全利益上表现为战略抵制,科技领域表现为战略对抗,竞争优先于合作。这一阶段美国严格审查来自中国的技术投资,频繁向中国发起知识产权调查,并限制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基于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状况,短期应坚持争取时间,长期应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不放弃合作,也不放弃对美国的交流机会。  

  李世刚(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中美金融战的可能性及防范方案

  金融战可以界定为,通过单边或者双边金融制裁、货币竞争、金融竞争等手段,来打击对方国家的金融体系,诱发严重金融危机,进而造成经济衰退的直接对抗。通过分析中美双方的战略筹码、对抗采取的方式,从金融制裁、货币领域和金融市场的角度,可以预判:现阶段双方都不愿意将对抗延伸到这个领域,但是要未雨绸缪,做好准备。若贸易战延伸到金融领域,以局部制裁或者依靠市场力量来开展,是较为合理的策略。  

  马野青(南京大学商学院):中美贸易发展对美国的影响需要加强研究

  美国对华贸易摩擦,影响的不仅是中国个别企业,同时也影响美国上游企业的商业利益、下游的生产利益和本国利益主体的利益,甚至可能引起全球价值链资金断裂。必须保持定力,坚持全球化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传统贸易理论和自由贸易理论的挑战,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形成的政治经济学因素,建议不仅要在贸易发展良好的时候研究中美贸易,在中美贸易发展不顺利的形势下也要加强研究中美贸易发展对美国的影响,以制定有针对性的贸易发展战略。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一些学者忽视了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动态影响而认为影响不大。基本事实是,中美贸易战对我们的技术引进、设备引进等都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中国外贸70年的实践和经验  

  胡江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重温世贸规则,展望对外开放

  加入世贸组织十几年来,中国在贸易经营权和关税减让等方面,按照世贸规则和入世议定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完全履行了相关的入世承诺。不仅如此,中国还大幅度削减非关税壁垒,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开放等。但在对华贸易政策审议中,中国仍然受到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世贸组织成员国的指责。面对世界格局变化和未来挑战,中国要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质量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大服务业开放,运用和改革世贸规则维护中国的利益,进一步简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贯彻实施非歧视待遇原则,充分重视吸引外资质量。  

  沈国兵(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推动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十九大以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阶段。中国改革开放,要保持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合作基调,并客观认识亚非拉经贸市场。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国对外开放总体格局中的重要一环和补充,现阶段尚无法成为对中国与美欧日开放合作重心的替代。要推动全面扩大开放,积极构建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东亚经济共同体。面对中美经贸摩擦较为严峻的现状,在中美贸易方面,要审慎应对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审慎把握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节奏;积极谈判,以合作而非对抗的姿态来解决中美经贸摩擦问题,重构中美之间“共生共赢”经济关系;扩大开放,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留住现有的外资;金融要放得开,也要管得住。以进口博览会为例,中国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实现“中国制造”对接“全球生产”,形成进出口良性循环,积极促进国际贸易平衡。  

  张军平(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贸易救济处):中国农业贸易70年与新时代新特点

  农业贸易在建国初期担负了为国家工业化出口创汇、积累资金的使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农业积极扩大开放,深度融入国际市场,中国成为世界农业贸易大国。进入新时代,在推动形成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形势下,以“一带一路”倡议为重点,农业贸易投资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贸易对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农业是“压舱石和稳定器”。贸易战没有赢家。中美应放眼长远加强合作,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合作潜力巨大,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一是能源利用方式的革命;二是生物技术对农业的影响;三是人工光合作用技术的突破。  

  具体领域的贸易开放新格局  

  程宝栋(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林产品贸易格局及林业转型升级

  全球价值链重构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是资源禀赋变动;第二是技术变革;第三是制度重构。资源禀赋变动主要强调,不同国家之间比较优势的差异,可能会决定其在新型价值链中位置的不同。技术变革可能会决定全球价值链如何重组,以及具体的重组形式。全球价值链是跨境资源配置过程,必然会受到非本国管制措施的约束,这就需要一定的制度性安排作为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经贸互补性和地理相邻性,使得“一带一路”可以作为中国未来主导价值链重构的主要区域。从林产品贸易角度看,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国要做的事情,一是要向“一带一路”国家进行木材产业梯度转移,二是要进行木材合法性联合认证,打破目前合法性标准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局面,为林产品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助力中国林业转型升级。  

  王海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构建新时代中国文化经济开放新格局

  文化贸易的产品结构是不断优化的。文化技术结构方面,“科技+文化”的实施效果不断显现,包括动漫、音乐、网游等,数字化特征不断显现。文化产业的开放,要参与全球文化治理体系变革,积极参与全球文化分工和全球价值链构建,从整体发展方面进行战略规划,并综合政策法律,促进协调共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文化贸易领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刘宏曼(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农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现状及思考

  有别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农业全球价值链涵盖的产业最全,包括农业、工业中的制造业以及服务业三大产业类型。 农产品加工是三次产业融合的载体,其加工品既包括农产品也包括工业制成品,这是农业全球价值链独有的特征。从出口规模来看,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处于世界前列,但食品饮料烟草制品的贸易条件在恶化;从农业全球价值链各行业的分工地位来看,大多位于全球价值链上游,但从市场集中度、产业附加值、品牌、产业融合等方面可以看出,农产品加工业还面临诸多问题。对于行业解决方案,要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三次产业融合载体的作用。农业的大力发展不仅有助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会促进经济持续均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区域贸易协定与全面开放新格局  

  苏庆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是否应该加入CPTPP?

  CPTPP协定从现实难度、通过概率、规则标准等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可接受的范围。加入CPTPP协定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有利于贸易治理的建设,也有利于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中美谈判中,美方很关心执行问题,CPTPP的执行机制具有推动作用,现有11个成员国的监督将有利于中美谈判的执行。中国加入CPTPP协定具有现实可行性。第一,中国现在接受规则的能力大大提升了;第二,CPTPP已经开始考虑扩容问题;第三,中美间很多谈判与CPTPP高度重合,中美之间已经开始涉及这些高标准的谈判。与此同时,中国加入CPTPP也面临不确定性,除了一些直接因素外,美国通过对日施压、美加墨贸易协定的“毒丸条款”等,会产生间接影响。  

  贸易份额与全球价值链  

  金瑞庭(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如何看待出口国际市场份额变化?

  全球货物贸易额缓慢下降,但增速仍快于下降速度,因此出口是可以对GDP产生支撑作用的,从一定意义来说,这可以为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好基础支撑。从可行性方面看,提升出口国际市场份额很有必要。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第一是面对发达国家的长期遏制;第二是产业发展面临上压下挤的过程,高端产业往其他发展中国家走,中低端产业聚集;第三是部分领域出口青黄不接,以技术品牌、服务质量为核心产业培育过程较长,短期内难以承接出口任务。面临的机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能源资源产业和劳动型密集产业为特征的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结构正在形成;二是中国在最新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挺进前20名,位列第17名;三是经济全球化根本大势不变,深化改革开放仍是主流趋势。  

  贸易与发展  

  蔡宏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终极目标

  舒尔茨在美国建国20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人的时间价值的经济学。以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人的时间价值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与舒尔茨对美国的研究作对比,可以看到中美发展相似性的一面,即平均工资上升很快,物的价值明显下降,随之对物的产权的重视渐渐转向人的权利。中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人力资本的投资、教育收益率的提高以及市场半径的扩大,可以视为这一演变的背后原因。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若干问题,是体制机制还不能很好适应人的时间价值提高的矛盾体现。从人的全生命周期视角思考,可以看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我们当前应该确立和追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总结与展望  

  中国外贸70年取得了骄人成绩,也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未来方向。习近平主席在多次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外贸深处转型和升级的新阶段,同时面临中美贸易摩擦的挑战。  

  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全球产业价值链重构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大背景下,寻求新的贸易增长点和贸易合作伙伴,构建新的产业结构,是深化对外开放、全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题中之义,是我国外贸发展70年后应对新的发展矛盾做出的必然选择。 

  如何应对变化和重构中的全球贸易新规则,如何参与全球产业价值链重构,如何协调外贸政策和内外部产业环境以适应进一步经济增长的需求,如何应对逆全球化趋势等议题,是未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内容,相关的问题值得在持续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得到关注和探索。

【部分专家学者会场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年7月5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