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大国三农】强农固本 压舱远航

新京报 2019年09月25日 报道 浏览次数:

编者按:9月25日起,新京报社乡村新闻部和学校宣传部联合推出《大国三农七十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特别报道》, 通过第一手的访谈、珍贵资料揭秘、前沿知识普及等方式,多维度展示中国农业的攻坚之难、成就之美,讲述中国三农70年的伟大故事。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七十年艰难曲折、七十年波澜壮阔,从战争废墟上站起来的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举世瞩目。而对于一个以农耕文明为基因的大国,三农变化之大,堪称奇迹。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之谓也。千百年来,中国的农业一直是朴素简陋、倚天劳力、惟求自足;农村则多是凋敝落后、先验愚昧、守成少变;农民虽胼手胝足、终岁劳作,却被贱谓黔首。

一切的改变来自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劳苦大众当家做主人的日子始于上世纪30年代初,红色瑞金第一次评选劳动模范;延安时期边区政府年年奖励劳动能手;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劳模李顺达将“劳动光荣”四个大字制成门匾悬挂;与李顺达同村的全国劳模申纪兰,今年90岁高龄,刚刚获得“共和国勋章”……当土地的主人不再被蔑称为黔首,昂首挺胸的时候,就是焕发冲天干劲儿的时候。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解决温饱问题一直是这个农业大国的梦想。1949年7月30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给他的总统杜鲁门写信说:“吃饭问题是每一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艾奇逊这个断言暗含着对即将登上执政舞台的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藐视。而数十年后的201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是13000多亿斤,而1949年时只有2200多亿斤;再看人均占有量。如今是470多公斤,1949年只有209公斤。 

我们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而且百姓的餐桌越来越丰富。那么,这个奇迹到底是如何发生的?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破:中国的今天,是中国人民干出来的。 

从延安时期、西柏坡时期、香山时期,甚至更早的瑞金时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着手谋划一个新生大国的方略。而基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的现实,党中央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组建起新中国第一所农业高等院校——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前身),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举措,千百年来,自耕农式的农业生产几无科技含量,从科学、科技的层面设计中国的三农,是中国共产党高屋建瓴的顶层考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国三农发展迎来全新的历史机遇。70年的实践已经表明,农业丰则基础强,农业向好则全局主动。农业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消除农村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强农固本、压舱远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辟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必将引领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中国人民将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在这片广袤大地上发挥智慧、挥洒汗水,以巨大的勇气和担当,永不停滞、迎难而上。 

新京报社乡村新闻部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推出《大国三农——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特别报道》,通过第一手的访谈、珍贵资料揭秘、前沿知识普及等方式,多维度展示中国农业科技的攻坚之难、成就之美,讲述中国三农70年的伟大故事。

新京报客户端2019年9月24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