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全国43所高校“连线”烟台 解题“智慧农业”

水母网 2020年12月28日 报道 浏览次数:

YMG全媒体记者 徐峰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国家指引下,农业创新的课题亟待解决。昨日,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创业竞赛(以下简称农建大赛)在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闭幕。大赛期间,全国43所高校“连线”烟台,179支大学生队伍通过这项全国性赛事,为“智慧农业”出谋划策。

首次线上竞赛,全国43所高校“连线”烟台

鸡舍除尘间自动清理装置、植草机器人、“鱼菜共生”工厂、新型一体化大姜收获机、藏红花自动采丝装置、基于农业大数据的植保专家……179个带着高科技名词的农业创新项目,出现在全国农建大赛的赛场上。

这项全国性赛事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全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中国农业大学共同主办,列入中国科协专项支持。从2013年起至今已举办过七届。本届大赛吸纳了全国43所高校的179支队伍报名参加,参赛人数创下历届之最。与往届不同的是,大赛首次采用远程连线与线下结合的形式进行。从形式到内容,“创新”主题贯穿其中。

在连线答辩现场,大屏幕上,参赛队伍代表正向评委介绍了一个“基于湖泊、水库构建生态‘鱼菜共生’工厂”的项目,在4分钟时间内,选手通过视频ppt的方式解说,大赛评委现场就其中细节问题进行提问,一问一答之间将创意完整呈现。

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秦京光看来,农建“双创”大赛逐渐发展壮大,已成为农业工程类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层次高、综合性强、影响广泛的赛事。

那么,这场对高校大学生极具吸引力的全国性赛事,又有着怎样的现实指导意义?烟台研究院常务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周旭峰曾提到:“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专业,对农业现代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办好农建专业,推动相关教学改革,是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全国性赛事落地烟台,烟台企业闻声观赛

此次全国农建大赛缘何“选址”烟台?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到了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学科群主任、教授李保明。他说,大赛涉及设施农业相关的农业建筑环境与农业工程,主要为设施农业服务,为现在的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建设服务。“烟台在这些方面,在我们国家走得比较靠前。在胶东地区,不光是烟台,包括周边一带在农业设施、畜禽养殖和生物能源等方面,都有一些优质的企业和行业产业在发展。”

“落地”烟台后,赛事为高校和企业搭桥,理出了多条农业创新发展的新思路。记者从学校了解到,大赛紧密联系生产实际,旨在利用创新思维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实现扶贫的效果。并且,引入来自生产一线的生产企业进行大赛指定组命题,将现实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放进赛事。“学生可以通过赛事学到许多当地优秀的经验,也可以将他们所学的知识与当地实际进行结合对比,通过这种交流方式,也为企业提供优秀的解决方案,为农业产业服务。”李保明说。

正是由于大赛这种贴合实际生产问题的属性,引来了烟台本地乃至山东多个企业到场观赛,他们利用大赛找寻农业产业问题的“解题思路”,物色创新人才,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大学生“创意”有望转化进生产,服务当地发展

对学生来说,全国农建大赛为他们提供了将理论落入实践的机会。“通过准备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创新的理念思维,引导他们向这方面(创新)加强锻炼,并以此提升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等,得到一次全方位提升的机会。”在李保明介绍中,除了自身能力得到提升之外,获得相应奖项的学生也能以“推免生”的身份获得保研机会。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大赛以“智慧农业与乡村建设”为主题,一项参赛作品大约需要花费至少3个月的时间进行准备。在往届比赛中,曾涌现出不少优秀案例。“学生的创新点子吸引了企业的注意力,有的企业会和学生进行合作,通过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学生将创意完善,最终运用到实践中去。毕业后,为学生打通就业渠道,对学生和企业来说算得上双赢。”正如李保明所说,全国农建大赛为农业工程类创新创业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平台,在校大学生的踊跃参赛,也从侧面反映出全国高校在相关专业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不难看出,通过这项赛事,烟台与全国高校“对话”“连线”,让创新的农业理念在烟台的赛场上碰撞,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水母网2020年12月28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