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 稳产保供背后有只“看得见的手”

新京报网 2020年12月31日 报道 浏览次数:

回望这一年,农产品供给总体有保障,在背后离不开这些努力

2020年即将在身后,回首这一年,农副产品生产充满了太多不定因素,供应的数量和价格如过山车般起伏,如何保障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丰盈充足、安全可靠,考验的不仅仅是生产者的产能和市民的心理承受力,更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和施措艺术。

年初受疫情影响,重点城市保供任务艰巨;猪肉价格高位震荡,生猪产能急需恢复;汛期洪涝突如其来,部分地区蔬菜供应趋于紧张……

农副产品供应价格起伏不定,即使是一次小数点后的微小变化,可能都包含着多项政策的出台和产业链上从业者的应对。

值得欣慰的是,这一年总体上市民餐桌丰富、农人丰产增收基本得到了保障。12月24日,农业农村部就当下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市场形势、生产形势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总量充足、市场运行基本正常。

“供给充足”“运行正常”的背后,是增产与限产、调配和引导。疫情、洪灾、猪瘟、虫害叠加的农副产品产供,靠的不全是那只“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及时出手才是百姓餐桌丰富多样的有力保障。


市场上运菜保障供应的工人们。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疫情突发 保供成今年第一道坎

2020年的1月28日是大年初四,在主供北京冬储大白菜的河北唐山玉田县,每斤大白菜的“上车价”在1.3-1.5元之间,对比北京新发地的市场价,产区白菜的价格虽高于往年同期,但横向对比仍算低价。

事实上,由于春运、节假日的缘故,每年春节期间的农产品价格都会经历一个小高峰。这段时间的价格上涨与产量关系不大,最主要的原因是人车紧张。而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产区村庄几乎完全封闭,人手不足费用高企,推高了物流成本。

新发地市场上运送白菜的车辆。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新京报记者年初走访新发地市场时发现,这个阶段,除大白菜外,白萝卜、小香芹的价格有一定幅度上涨,而来自云南的豆角、菜花,因为当地没有封路,价格较为平稳。数据显示,新发地市场正月初四的蔬菜加权平均价为3.77元/公斤,达到近几年同期高点。

价格是供需关系最直接的体现,保障供应,成了今年年初农产品市场的第一道坎。

1月29日,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全国商品市场供应有充足保障,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正在全力调运补货,增加市场供应,商超里抢购后的空架现象是暂时的。

北京小汤山的农企里,与平时相比,翻了5-6倍的菜量正源源不断供给着北京市场;来自海南600亩基地的蔬菜正在空运北京;多地农业合作社也在加大供给量充实市民菜篮子。

小汤山蔬菜基地正在加紧收菜。受访者供图

2月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维护畜牧业正常产销秩序 保障肉蛋奶市场供应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不得拦截仔畜雏禽及种畜禽运输车辆、不得拦截饲料运输车辆、不得拦截畜产品运输车辆、不得关闭屠宰场、不得擅自封村断路,确保维护畜牧业正常产销秩序,保证肉蛋奶市场供应。

2月10日,商务部印发《关于做好重点城市生活物资保障工作的通知》,通过摸清底数情况、强化预警监测、加强物资储备、强化调运配送、做好应急保障、维护市场秩序、动员各方力量等措施,围绕大米、面粉、食用油、肉类、鸡蛋、奶类、蔬菜、方便食品等重要生活物资,完成好重点城市保供任务。

同日,北京新发地蔬菜加权平均价为1.56元/斤,价格较前期大幅回落。这背后有政策的加持,也离不开产业链条中每个环节的努力。

震荡回落 猪肉产能恢复九成

当然,在农产品供需问题上,并非所有紧张的供需关系都是因为人力短缺造成,也不会只靠着及时的调度就能解决。这一点,周期更长的畜禽养殖业更能体现出来,而2020年养殖业的焦点无疑是生猪。

今年猪肉价格波动可谓跌宕起伏。年初1-2月,猪肉价格延续2019年的上涨趋势,但春节后价格遭遇断崖式下跌,到今年5月前,国家发改委组织了春节后第十三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投放,明显缓解了鲜肉供应偏紧的状态。直到今年5月中旬,随着餐饮消费需求增加、生猪出栏减缓、防疫调配要求等原因,猪肉持续两个月上涨,在9月前一直于高位震荡。

猪肉价格之所以至关重要,除了生猪养殖是我国养殖的支柱产业外,也因为猪肉价格的每一次变动,都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水平。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猪肉消费国,猪肉也是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重要的指标之一。

6月,北京岳各庄市场鲜肉供应充足。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据今年2月份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新生仔猪首次环比上涨,按生长周期计算,这意味着在6个月之后,市场供应量将相应增加。而事实上,也确实从今年9月份起,国内猪肉价格持续滑落,开始逐渐进入下行通道。

这背后,在国家层面,除了有一批又一批的储备肉投入市场,还有政策的不断出台。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生猪稳产保供的通知》,要求推动生猪生产加快恢复,带动中小养殖场户发展;9月,农业农村部指出将把生猪生产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加强生猪市场调控保障能力;前三季度新建投产了1.25万个规模猪场,复养了1.34万个空栏的规模养猪场。

今年2月,中国农科院农经所副研究员王祖力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预测,年底前,若一切顺利——即摆脱非洲猪瘟的影响,生猪产能恢复到正常水准问题不大。

据农业农村部官网12月21日消息,11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3.8%,同比增长31.2%,已连续6个月正增长;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3%,同比增长29.8%,已连续5个月正增长。猪肉价格供应明显增加,价格连续3个月回落。

截至11月末,全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均已恢复到常年水平的90%以上,生产恢复成效超出预期。可以乐观地预测,即将到来的春节,市民餐桌将不缺鲜肉。

低价补短 肉鸡鸡蛋补给市场需求

与猪肉价格的震荡相比,今年多数时间困于价格低迷期的鸡肉和鸡蛋可谓冰火两重天。据农业农村部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数据显示,我国白条鸡批发价格从2019年11月起持续走低,鸡蛋价格虽在第四季度逐步升温,但仍处于同期较低水平。

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禽肉首席分析师张莉曾解释,价格低迷是2019年鸡肉产能扩张的结果,“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带来的替代消费空间有限,市场需求增长乏力,整体供应过剩。”

这意味着受非洲猪瘟影响的并非单单只有猪肉。2019年10月,鸡肉价格登顶历史高点,与当年猪肉价格上涨抑制消费,其他替代性产品需求增加有关。但不到一年,随着肉鸡产能疯狂扩张和疫情带来的消费疲软,鸡肉价格便一路跌至今年10月。

同样出现供需不平衡的还有鸡蛋。与肉鸡相同,随着去年9月鸡蛋价格走高,养殖户下半年疯狂补栏,造成2020年度上半年在产蛋鸡存栏达到历史新高,供给过剩造成了鸡蛋市场低迷。

今年鸡蛋市场价格低迷。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今年2月,受疫情影响鸡蛋价格出现了2019年9月以来最大环比降幅18.45%。后期随着国家多项保障农副产品运输渠道畅通政策的出台,以及鸡蛋收储、蛋鸡养殖补贴措施,市场需求逐渐恢复。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禽蛋首席分析师朱宁指出,2月份之后鸡蛋价格降幅大幅度缩小,可以见到保供政策有了效果。

高位前进 农业农村部加强葱姜蒜市场监测预警

蔬菜方面,农业农村部在今年12月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菜篮子”产品供给形势总体好于去年同期,价格也稳中有跌。而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月份CPI环比下降0.6%,其中主要是肉、蛋、菜等食品价格下跌带动的。

这其中大概并不包括葱、姜、蒜,毕竟在今年,几乎没有任何菜能够抢过这三大调味蔬菜的“风头”。

今年以来,大蒜的价格起伏较大。年终,大蒜价格连降数周,老蒜价格持续走低。新发地“大蒜大王”周景臣分析,彼时大蒜行情走低不外乎出口阻力和产区扩种两方面原因。8月份后即便大蒜再次持续上涨,但新京报记者对比往年数据发现,尽管蒜价年末有所回调,但仍没有处于高位。

生姜方面,今年下半年,生姜价格创下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价。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这个高点出现在今年11月,市场每公斤生姜批发价格达14.08元。“最直接的原因还是量少。”有大批发商在价格高点时指出,待11月新姜上市,或可缓和被“姜”军的局面。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1月份生姜批发均价达到近6年最高水平,同比高达75%。而年底随着新姜上市量增加,价格开始下跌。12月份第3周为每公斤12.26元,连续8周小幅回落。

下半年起,大葱价格持续走高。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而大葱的价格仍在一路高歌猛进,数据显示,11月份大葱批发均价为每公斤4.56元,连续7个月上涨,达到4年来最高。近期仍保持上涨走势,12月第3周为每公斤7.14元。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指出,葱姜涨价主要是因为前些年效益差导致种植面积下降,叠加不利天气影响,生产供应阶段性减少,总体上是市场供求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从后期走势看,新季生姜面积、产量增加,预计价格将稳中有落,大葱在田面积与常年基本持平。

“葱姜作为调味品蔬菜,在蔬菜产销总量中占比较小,价格波动不会改变我国蔬菜整体供给充足的大局。”唐珂同时指出,由于这些品种产区集中、耐储性强,容易引发投机炒作,加剧价格波动。农业农村部将持续加强葱姜蒜等小宗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有效引导产销,促进市场平稳运行。

维稳保供 重点菜蔬供应充足品种丰富

供给市场的盈亏变幻莫测,但有时又不尽相同。年初,河北玉田一家主理白菜生意的合作社负责人王怀宇曾向新京报记者剖析,在供给关系下,高价农产品对于农户和从业者的影响十分敏感,当农产品价格远高出老百姓心理承受的预期,作为农产品供应链条上的一环,农户需要更加警惕和理性,他说,“老话讲谷贱伤农,但其实行情走高,特殊条件下农产品价格上升,也会伤农。因为农民的信息总是滞后的,也是不对称的,这会导致农民盲目跟风,对于来年的种养不会起到好作用。”对于农产品各个链条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12月24日,农业农村部就元旦春节期间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市场形势、生产形势,召开新闻发布会。唐珂在发布会中介绍,当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总量充足、市场运行基本正常。其中,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猪肉价格连续3个月下跌,近期受需求拉动小幅反弹,禽肉禽蛋价格低位运行;蔬菜、水果价格季节性波动,基本符合常年规律,葱、姜等个别小宗品种涨幅较大,但蔬菜供给总体有保障。

西红柿等蔬菜供给全年都有保障。受访者供图

回顾这一年,或许只有农产品产业链条上的人们,才知道“供给充足”、“运行正常”背后经历的波折。年初受疫情影响,重点城市保供任务艰巨;猪肉价格高位震荡,产能急需恢复;汛期洪涝突如其来,部分地区蔬菜供应迫在眉睫……在变化的农产品价格里,每一次小数点后数字的微小变化,可能都包含着多项政策和产业链上从业者的付出。

今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0月下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对农产品来说,这意味着什么?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蔡海龙指出,这代表着立足国内,实现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同时要统筹国外的资源,来进一步满足人们对丰富农产品的需求。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新京报网2020年12月31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