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中国农林高校牢记强农兴农使命担当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农林教育

国际在线 2020年09月08日 报道 浏览次数:

国际在线消息:9月7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一周年座谈会在中国农业大学召开。

座谈会现场 摄影 欧阳永志

  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指出,重要回信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加快新农科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高等农林教育战线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深化对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认识,深刻认识到人才和科技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扎根中国大地是农林院校的根本使命,耕读教育体现了高等农林教育的人才培养初心。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字里行间饱含了对新时代农林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殷切期待。一年来,农林高校积极把学习贯彻回信精神转化为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推动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呈现新局面。

  钟登华强调,高等农林教育战线要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总结梳理新农科建设发展经验,持续推进新农科建设,持续深化农林人才培养改革,持续增强高校强农兴农使命担当。

  顶层设计 统筹推进

  从“试验田”走向“大田耕作”,一年多来,新农科建设全面展开。教育部先后组织召开了新农科建设“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会议,奏响了新农科建设“三部曲”,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对新农科建设作出总体部署,构建了全面建设发展新农科的完整体系。

  “新农科建设‘三部曲’的推出,构建了新农科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实施路线图,也是新农科建设工作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大论述和重要回信精神的具体体现。”教育部新农科建设工作组组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表示。

  吉林新农科建设成为其中一个活跃的音符。据吉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晓杰介绍,吉林省将“新农科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加强新农科建设的意见》,深入推进吉林农大与省农科院全方位合作育人,在“一省一校一所”改革实践中取得了突破。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新农科建设已成为各地各校的共同选择。北京、内蒙古、甘肃、等地成立教育战略联盟,打造农林人才培养的高地和平台。黑龙江、新疆、湖南等地对接区域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升级学科专业设置,为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作为新农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开展新时代农科高等教育战略研究,制定实施新农科建设工作方案,全力推进新农科建设。西南大学启动了新农科本科教育创新行动计划,8项行动18项计划60余项工作举措全力打造新农科。

  培养“知农爱农”的复合型农林人才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确保中国人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林人才队伍。

  在孙其信看来,要加快构建“五育并举”的新时代“知农爱农”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将实践育人和劳动教育相结合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进行重点改革,将“耕读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融入,加强学生“三农”情怀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扎根西部,办好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信心和决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介绍,学校率先建立综合素质教育学院,依托秦岭试验林场和黄土高原国家试验站开展“大美秦岭”“九曲黄河”生态文明教育,开设“大国三农”系列通识课程,持续开展劳动实践、乡村调查等活动,学生知农爱农意识和强农兴农使命感不断增强。

  以培养绿水青山守护者和美丽中国建设者为己任,东北林业大学强化“林中育人”,将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美育教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传承东林文化基因,彰显东林人才培养的底色。

  坚持多学科融合、交叉培养,各高校在创新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不断创新。华中农业大学用现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特色学科,促进农理、农工等交叉融合,发展生物医学与健康、信息科技与智慧农业、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等新兴交叉学科。

  “我们立足综合型大学办新农科定位,在复合型农林人才培养中构建全方位育人生态、发挥多学科会聚优势,力争在践行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上走在前列。”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介绍,学校整合涉农领域的6个一流建设学科和11个A类学科资源,打造交叉培养高地,开展“农学+X”博士生培养,打造高水平的乡村振兴实验班、“一带一路”留学生班等。

  提升服务“三农”贡献度

  今年疫情期间,华中农业大学组织专家、学生就地参与春耕生产,万名师生采用指导生产、技术帮扶、咨询报告等方式支农助农,相关科普视频网络总点击量达1.3亿人次。

  聚焦国家粮食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各地各高校不断探索服务国家战略的新模式、新方法。

  抓住农机领域“卡脖子”技术,江苏大学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参与国家首轮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春耕试验以及首轮秋收秋种试验,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国家重大战略研究布局,建立了“三团一队”扶贫工作模式。

  安徽、福建、云南等地方持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和培训,搭建农民工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江西、江苏等地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打造一堂有温度的高校思政课。

  “我们必须发挥好高等农林教育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定海神针’、国之重器的重要战略作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重要回信重要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到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改革实践中,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农林教育。”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表示。(文 马海君

国际在线2020年9月8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