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百年大党的100个故事:雷锋,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前线客户端 2021年11月22日 报道 浏览次数: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日记》中的一句话,也是雷锋一生的真实写照。雷锋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1940-1962)

雷锋,1940年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雷锋的童年十分悲惨。从1943年到1947年,雷锋的亲人相继离世。年仅7岁的雷锋成为孤儿,在邻居的拉扯下艰难成长。1949年8月,雷锋的家乡解放后,他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有同意,但将一支钢笔送给了他。1950年,雷锋当上儿童团长,积极参与家乡土改并分到了土地和一些生活用品。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雷锋上了小学,后来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1955年,雷锋转入荷叶坝完全小学(今雷锋学校)。雷锋后来说:“我是一个孤儿,我7岁时,父母双亡,无人照管。自从来了人民的大救星——共产党把我从火坑中拯救了出来。党给我吃的穿的,还送我读书。”雷锋心怀对党的感恩,决定用实际行动报答党的照顾和培养。

1956年,雷锋从荷叶坝完小毕业,开始投入到建设祖国的事业中。此后,雷锋先后担任简家塘村记工员、安庆乡政府通信员和望城县政府公务员。1957年,雷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8年春,雷锋前往团山湖农场。很快,雷锋就学会开拖拉机了。3月16日,雷锋在《望城报》发表文章《我学会开拖拉机了》:“我一定要以实际行动,来报答党对我的亲切关怀和照顾。一定努力钻研,勤学苦练,克服一切困难,忘我地工作,争取做望城县的第一个优秀的拖拉机手。”在此之后,为响应国家号召,1958年11月,雷锋北上鞍钢,成为一名钢铁战士。

雷锋驾驶过的推土机,后被命名为雷锋号

在鞍钢,雷锋得到了磨砺和成长。他首先被安排学推土机。雷锋做事认真仔细,对待问题刻苦钻研,得到了师傅和工人们的一致认可。1959年8月,鞍钢在弓长岭矿山新建了一座焦化厂。这里远离市区,条件艰苦。很多青年工人都不愿意去这个荒凉的地方。可是,雷锋却主动报名前往。面对同事们的不解,他说:“正因为那边苦,没人愿意去,我才坚决要去!我是一个共青团员!”雷锋在弓长岭焦化厂仅工作了4个月就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并且两次被评为“红旗手”,三次被评为“节约能手”。他在日记中写道:“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鞍钢的经历将雷锋锻造成一块经过千锤百炼的好钢。

1959年12月,雷锋毅然参军入伍。在部队里,雷锋将自己所有热情和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入伍后,雷锋被分配到运输连。在运输连,他刻苦训练,钻研驾驶技术,成为一名优秀的驾驶员。雷锋抓住一切机会帮助他人。一次,雷锋乘坐抚顺开往沈阳的火车。在车上,他给老人让座、扫地、擦桌子,帮妇女抱孩子。到沈阳换车时,雷锋帮助一位丢失钱和车票的妇女买了票。在出差回来时,雷锋又帮助一位老太太背包袱,将她送到她儿子处。后来,部队流传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出生在黑暗的旧社会,经历过贫穷,不舍得浪费任何东西。他从垃圾堆里捡来一双袜子,洗净后缝缝补补用了三个月。见到路边遗弃的水泥,雷锋就用手帕包着带回来。因为厉行节约,雷锋被所在部队团委评为“节约标兵”。1960年11月8日,经所在部队党委批准,雷锋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天,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人民的勤务员,为了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幸福,哪怕高山、大海、巨川,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入火海进刀山,我甘心情愿,头断骨粉,身红心赤,永远不变。”雷锋始终将自己当作人民的勤务员,愿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付出一切。

雷锋在维修

1962年8月15日,雷锋和战友乔安山去洗车。在指挥倒车时,雷锋不幸被汽车碰倒的木杆砸中,并当场昏迷。经医院抢救无效后,雷锋不幸离世,年仅22岁。在得知雷锋逝世的噩耗后,熟悉雷锋的人们无不痛哭流涕。8月17日,雷锋的追悼会结束后,70万人的抚顺市竟有约10万参加了送葬队伍。雷锋逝世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雷锋的事迹。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后,全国掀起一波又一波学习雷锋的热潮。雷锋,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成为无数中国人心中的楷模。

雷锋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献出宝贵的生命,同时也创造了伟大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体现的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是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几十年来,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雷锋曾说过:“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今天,无数“新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他们和雷锋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他们的努力将汇聚成磅礴的力量,使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始终焕发着勃勃生机。

作者简介:岳博伟,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桂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研究员

前线客户端2021年11月22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