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牛精英十周年 | 探十年,这十年,再十年

新闻中心二室 2021年11月09日 报道 浏览次数:

编者按:2011年11月9日,我校创立了牛精英计划(Elite Cattlemen Program,简称ECP),旨在以实践育人为导向,突破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的传统理念和培养方式,创建“科教-校企-国际-竞技”融合平台,携手政-产-学-研各界培养我国畜牧业顶尖创新人才。2015年4月,我校联合全国15所高校成立中国牛精英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简称牛精英联盟,Elite Cattlemen Program Alliance,英文简称ECPA),牛精英也迎来高速发展阶段,陆续累计45所高校加入联盟,占全国涉农高校的80%;先后与30余家行业优质企事业单位签订年度战略合作。十年发展,牛精英,已经成为国际草牧业知名教育品牌,是我国草牧业发展重要的人才摇篮,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典范,是赋能企业发展的创新源泉。今天是牛精英十周年,让我们一起跟随曹志军老师回顾过去十年,展望未来发展。

探十年

2001年,北京的夏天格外炎热,我怀揣着梦想来到这里,考入中国农业最高学府,继续深造。8月艳阳下骑着自行车旁边穿行的车流,11月地下室暖气上水主管道彻夜的奔流声……那些情景时隔20年依旧栩栩如生,成为我最为重要且难忘的一段经历。

2002年秋,我已经成为一名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当时在西校区有一片属于反刍相关专业研究生的试验地,有自习室、宿舍、牛棚和实验室,我们亲切地称之为“小牧场”。能够成为小牧场的一员,我们非常自豪,因为那里有我国第一个自控大型双呼吸测热室,更有全国领先的专业反刍动物营养教学与研究团队。在师爷爷冯仰廉先生的带领下,整个团队承担着多项国家重大课题研究。到了2004年,我的导师李胜利教授首次在小牧场养了7头高产泌乳荷斯坦奶牛,并安装了瘤胃和小肠瘘管,用于营养素代谢的体内试验研究,更使得我们实验室具备了当时国内顶级的动物试验条件。

选择反刍动物营养专业,对于我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从小就帮助家里养奶牛,她们就是我童年的小伙伴,这个选择缘于“热爱”。我发现我的师爷爷和导师也同样对于本专业充满着热爱。冯仰廉先生当时已年逾古稀,仍笔耕不辍,主笔编写《反刍动物营养学》。很多个傍晚,我都会骑着自行车,带上一瓶小牧场新挤的牛奶送去冯先生家。大多数时候先生都埋头于书海,或看或写,我也会时不时的向先生请教近期在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诲人不倦的情怀,让我多年以来仍然记忆犹新。我的导师李胜利教授也经常在忙碌一天后的深夜,来到小牧场,问问学生奶牛的采食量及产奶量,如果看到“空槽”,还会自己添上几锹料,他总是说,“看到小牧场的奶牛们躺卧在牛棚里悠闲地反刍,感觉特别的放松和减压。”

2001-2011的十年间,我曾经先后在几个牧场实习和工作,参加了诸多业内大会,完成了从一名研究生到一名教师的身份转变,初步实现了从一头初生犊牛到后备牛的成长。第一次撰写行业报告,第一次走上讲台,第一次出国学习,第一次参与大项目设计……从这许多个第一次中,我们能够发现,导师们正是用“理实结合”的育人方法对我们进行悉心培养。可以说,在小牧场这十年的育人过程中,牛精英的种子已经悄然生根发芽,静待花开。

这十年

2011年是值得被记住的,因为牛精英计划成立了。先有小牧场,再有牛精英,一切都很顺利,那么自然与和谐。李胜利教授、曹兵海教授、孟庆翔教授等多位牛业大咖全力支持,学院和学校各部门也给予了多重支持。现在想想,还真是有点儿恍惚,因为从成立之初的设想、过程中的设计、发展中的舍与得……好多事情都是在计划与变化之间、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多次转换。一路走到今天,可以说是我们共同经历了很多的故事,真的很幸运。

我们一直坚信,牛精英计划一定是对的事情,方向没有问题。我们就走在正确的方向,做对的事情,无须考虑结果。实际上,我们就是这么干的,一批批老师、学生、企业家都参与其中,奉献其中。有的雪中送炭、有的锦上添花、有的站在台前、有的深耕幕后、就这样牛精英走了10年。

这十年,我们也创造了很多个第一:开设了我国畜牧学科首个系列全球性游学项目——牛人牛途;入选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未来畜牧业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牛精英计划);打造了首个畜牧学科国家级品牌竞赛——牛精英挑战赛;设立了首个全产业链专业硕士人才项目——牛精英专项;出版了系列教改书刊——牛精英时间。


实在有太多需要感谢的人了,就是读到这里的你们。只要曾经关注过牛精英的发展,我们都心存感激;只要曾经帮助过牛精英点点滴滴,我们都由衷地道一声,谢谢!看似那么多的不应该、不现实、不可能,牛精英都做到了。再次感谢你们,可爱的你们,值得尊敬的你们。

牛精英培养的学生们,给自己打了一个专属标签——ECPer(ECP 是牛精英的英文缩写),很多时候,我都能感受到,牛精英已经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以“成为ECPer”为荣,牛精英也为ECPer 们骄傲。

这十年,很多ECPer已经走向工作岗位并正在成长为单位的中流砥柱,他们也从牛精英的受益者变成了反哺者,他们从未改变的“初心”以及通过牛精英培养的对行业的认可和热爱,使得ECPer们愿意不遗余力的贡献自己的力量,持续的给牛精英注入新的资源与活力。这是牛精英开出的花,结出的果,是牛精英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份热爱和凝聚力可以带领牛精英见山开路、遇水架桥,代代传承,走向未来。

再十年

2021年,是新的热爱,是厚积薄发的开始。世界在变,大家在变,但高质量发展不变。看似好多必要条件都具备了,我们要做什么?我们更要思考:“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想,应当是拥抱未来,并且永远相信年轻人。如果这是共识,那么牛精英事业就是有前途的,有号召力的,因为一批批年轻人正在成长起来,他们已经开始走向舞台中央。

对于牛精英的下一个十年,我更想谈的是中国梦。从2001年到2021年,中国牛业迅猛发展,用20年的时间,走过了欧美国家百年历程,充分体现了我们的中国速度。牛精英也应该与时俱进,从过去的学习、追赶欧美先进技术,转变为下一个十年甚至更多个十年的引领、创新,输出中国养牛的解决方案,站在世界科研与生产的顶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既然选择了这份事业,我们就要尽心尽力做好。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只要身在其中,我们就是史册里的一个角色。

再十年,有你有我,未来已来!

作者介绍:曹志军,我校动科学院教授,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主要从事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教学研究工作;入选教育部人才计划特聘教授,青年拔尖人才。2011年发起并创立“牛精英计划”(Elite Cattlemen Program),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排名1),北京高校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工科类一等奖第1名(2019),教育部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优秀导师奖(2020)等。


责任编辑:潘彩清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