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争做知农爱农青年——奖学金获奖学生优秀事迹展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 陈瑜:知命不惧 日日自新

2021年12月13日 浏览次数:

陈瑜,女,共青团员,人文与发展学院传播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2020-2021学年GPA为3.95,专业排名1/58,综合测评排名1/28,荣获2020-2021学年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主持、参与课题4项,参与国家级创新项目《河边五年扶贫实践》,《故地新颜,脱贫奇迹——一个西南少数民族深度贫困村的“蜕变”》项目获挑战杯全国一等奖,创业项目曾获院兴农杯金奖。曾任校艺术团音乐剧分团团长、校视频中心主任。现已保送至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砥砺深耕 笃行致远

谈到当初选择传播学专业的原因,陈瑜说到,希望自己通过记者等职业在新闻传播事业中发光发热,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从而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价值的人。她认为,传播学能够让她在帮助别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使自身受益;与此同时,传播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可以帮助我们开拓视野,以更多元的视角看待世界。谈到学术研究的方向选择,她认为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是很重要的,她在大三期间发现自己在传播心理学方面的兴趣,由此逐步确立起自己未来的研究目标,以期在传播学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传播学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而在摄影和视频剪辑等专业课开课前陈瑜就已经自学了拍摄、剪辑、编导、设计等许多相关技能,并且在参与的社团和科研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实践。她鼓励学弟学妹们要多多实践,在经历多次的尝试后便能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积累更多经验,游刃有余地处理学习中的问题。

对于这次奖学金评选的收获,陈瑜认为,这不仅仅是对努力付出的回报,更是一种动力,激励着自己未来在热爱的道路上继续拼搏前行。陈瑜将一句话送给正在梦想道路上砥砺奋进的所有同学:未来不止有一条路可行,无论选择哪一条,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陈瑜在田野调查中

稼穑情深 继往开来

大学期间,陈瑜曾赴京郊怀柔区、河北涉县王金庄村、云南昆明六村开展调研实践,共参与了4项田野调查、6项研究课题,撰写了7篇学术论文。在与村民打交道的过程中、在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她不仅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体会到了“重拾人文情怀”的真正含义。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全国各族人民在扶贫道路上倾力奉献。陈瑜在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既是见证者、记录者,也是参与者,她不断思考着大学生能为乡村振兴做点什么。她与发展专业的同学合作,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跟随李小云教授团队扎根河边村。最初的她比较稚嫩,帮助师兄师姐们以照片、视频的形式记录河边村的蜕变,而随着调研能力的增长和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她渐渐从记录者变成河边实验的参与者,探索能使村民走出贫困陷阱的路径,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深入了解社会,厚植乡土情怀。在与村民们建立深厚友谊的同时,也在学习与实践中赓续脱贫攻坚精神,在乡野情怀的指引下放飞青春理想,在乡村振兴伟大事业里书写人生华章,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做担当时代大任的稼穑青年,重拾人文情怀,讲好发展故事。

陈瑜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如建国70周年联欢合唱、关爱躁郁症患者等相关志愿服务活动,总时长达600多小时。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她更加了解了社情民意,更加理解了友爱互助的意义。

陈瑜在河边村

余音绕梁 兴趣生光

在平日学习之余,陈瑜也注重个人兴趣爱好的发展,她积极投身于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出于热爱,陈瑜加入校音乐剧团,指挥一二九合唱,带领人发学院两次获得全校一二九展演一等奖,本人也荣获院十佳歌手。

谈到大学最难忘的事时,陈瑜坦言:“大三下学期对我来说是最难忘的,虽然很忙碌但也最充实。”短短一个学期,携手剧团成员完成《走过百年》、《逐梦》两场专场表演,参与校级“五四晚会”、“百年风雨,稼穑同行”大型晚会,获得一致好评。排练过程虽然辛苦,但成员们相互鼓励扶持,又十分幸福。还记得每一次演出结束后,凌晨一两点的清华东路上,昏黄的灯光下,一行人手挽着手走回学校,且歌且行,歌声应和着灯光下无限拉长的影子,将时光变慢,将热爱拉长。

除此以外,她还担任校视频中心主任,负责学校官方媒体的运营工作,制作发布了30余条短视频。她将自己所学付诸实践,积极参与报道学校各大活动,并在校外媒体发表新闻4篇。陈瑜表示,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她会深耕所热爱的传播学事业,努力践行农大“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供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人文与发展学院

供图:受访者本人

编辑:孟祥慈

责编:李杨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