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国家宪法日 | 李忠夏讲述中国宪法变迁的内在逻辑

2021年12月07日 浏览次数:

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12月4日上午,在第八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国家宪法日”讲座暨“法学大讲堂”第27讲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民主楼240会议室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忠夏作了“中国宪法变迁的内在逻辑”主题讲座。讲座由人文与发展学院法律系教授肖鹏主持,人文与发展学院百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李忠夏通过对我国《宪法》第九条的分析以及对美国最高法院对种族之间通婚和同性婚姻判决的讲解,说明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宪法的内涵随着时代而发生改变。他提出,宪法制定时的历史资料并不能完全还原立宪者的本意,因为客观资料会受到主观理解的限制,已经改变了的文化和生活环境都会造成对立宪者本来意图的理解偏差。

随后,李忠夏谈到了我国宪法变迁的内在逻辑。他指出,对于中国的宪法变迁,需深入至国家和社会内部,考察在文本修改之外,国家推动的意志与社会转型(以市场为主导)的内在动力机制对宪法变迁的影响。如此,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宪法变迁的方向与逻辑,形成一种有关宪法变迁的“宪法理论”建构,并最终回溯到文本中,剥离出宪法文本在当下的意义。

在交流讨论环节,法律系教授胡震指出,李教授的讲座,举重若轻,高屋建瓴,短短一个多小时,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一百多年宪法发展的历史变迁,提出了很多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讨论的问题。法律系副教授杨述兴指出,李教授的讲座,条理清晰、深入浅出,他将宪法解释纳入社会变迁的结构,是一种法律解释方法论上的创新,他运用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解读我国宪法文本变迁背后的现实逻辑,极具参考价值。

本次讲座,对于同学们深入理解宪法演变的制度逻辑,对于开拓同学们的学术视野,对于提升同学们运用法律规范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主讲人简介:

李忠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西北政法学院法学本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北京大学法学双博士。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人民日报》等期刊报纸发表文章三十余篇,专著两部,其中德文专著一部。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各一项。

供稿:人文与发展学院

供图:人文与发展学院

编辑:马文哲

责编:孟祥慈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