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百年大党的100个故事:八女投江

前线客户端 2021年04月13日 报道 浏览次数:

八女投江群雕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逐步侵占整个东北。伴随着日本侵略的加深,东北人民的抗日热情迅速高涨,各种抗日活动此起彼伏。为巩固其在东北的统治,日本侵略者于1936年3月发布了《治安肃正三年计划》,对东北抗日军民实行“蓖梳式”的大扫荡,大肆毁林清乡,制造“无人区”。至此,东北的抗日斗争进入了极其艰难的阶段。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又纠合伪蒙、伪满军对松花江下游展开“三江大讨伐”。为摆脱困境,开辟新的活动区,东北抗日联军第四、第五军开始西征。

这支西征部队,主体由男战士构成,但其中也包括了30余人的妇女团。她们与其他男战士一起跋涉深山、穿梭林莽、并肩战斗,表现出了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8月,抗联西征部队抵达苇河。不久,部队被日军发现,遭到敌人重兵围追堵截,最终只有一百余人幸存。原有30余人的妇女团,只剩下指导员冷云,班长杨贵珍、胡秀芝,原第四军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战士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和王惠民等8名同志。

八女投江

是年10月下旬,队伍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遭受千余名日伪军围攻。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8名女战士,毅然放弃渡河。在指导员冷云的率领下,她们分成三个战斗小组,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圈套和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抗联大部队乘机突围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已突围的抗联一师领导人发现8名女战士仍据守在河边牵制敌人,便率队折转回来,打算杀开一条血路,把冷云等8名女战士接出去。但敌人用炮火死死控制住山口,接应队伍伤亡很大。值此万分危急之时,八名女战士用齐声喊话的方式对着青山密林高喊:“同志们,不要管我们!保住手中枪,抗日到底!”她们一连呼喊了三次。这呼喊声随着萧瑟秋风,响彻山岗。

鲜血渗透衣袍,子弹射出枪膛,最后一颗手榴弹已经拉响。在弹尽援绝之际,面对日军逼降,女战士们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说罢,她们毁掉枪支,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国际歌,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集体沉江,壮烈殉国。在这8个人中,年龄最大的冷云只有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半个月后,闻知此事的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在日记中写道:“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八名年轻女战士的热血,染红了乌斯浑河。她们视死如归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生命华章,铸造起一尊尊抗御外侮的历史丰碑。

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

历史之河,不曾停歇。英雄的事迹,我们不曾忘却。如今的乌斯浑河畔,矗立着一座雄伟的“八女投江”纪念碑,上题“八女英魂,光照千秋”八个大字。一侧的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大堂内,八位女战士的塑像一字排开,供后人瞻仰。我们的镜头穿过历史长河,定格在她们青春的面庞上,定格在女战士们义无反顾的背影上,也定格在这片她们用生命守护的大地之上。

作者简介:刘梦演,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桂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特聘研究员

前线客户端2021年4月13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