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封面文章|大健康产业在乡村有广阔空间——专访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

健康中国观察 2021年04月15日 报道 浏览次数: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林万龙

本刊记者|柴广翰

《健康中国观察》: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您如何评价这一目标整体的完成情况?

林万龙: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的成效,已经做了很精炼的概括,讲了五个方面的成效。

第一是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现行贫困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第二是原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这方面我有具体的例子。就是在过去的脱贫攻坚期,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年的增长速度比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增长速度都要高。贫困地区的各方面的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比如说每100个农户拥有小汽车的数量,2016年是8辆多一点,到2019年已经超过了20辆。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第三是贫困地区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心气儿比原来要足得多,内生发展动力得到增强。

第四是干群关系显著改善,现在你到贫困地区去看看,老百姓对基层干部、对政府的满意程度在大幅度提升。

第五是为全球减贫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数据测算表明,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程度到了70%以上,也就说全球70%以上的减贫的人口都发生在中国,我们提前十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议程达到的减贫目标。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里面讲的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如果再概括一下呢,我想就两句话:第一句话,脱贫攻坚补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和最大短板;第二句话,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为我们第二个百年目标、为共同富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健康中国观察》:健康扶贫是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在构建预防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保障机制方面您有哪些建议?在实际操作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林万龙:我们现在从2021年开始,整个“十四五”期间的乡村振兴的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我感觉第一要做的工作是要防止规模性的返贫,这里面很基础的或者说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要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的预警,通过监测预警和干预机制确保返贫风险的人口能够早监测、早干预、早帮扶。

这些人重点是什么人口呢?是三类人:

第一类是脱贫不稳定户。虽然脱了贫,但实际上不是稳定脱贫。

第二类是边缘易致贫户。他原来不是贫困人口,但是比贫困人口的条件就好那么一点点,很容易致贫。

第三类是因为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群众。

那么这三类人要纳入监测系统,发生风险能够及时预警、及时干预,采取有效的帮扶措施。

这是“兜底”的一面,通过“兜底”确保这些人口不至于返贫。还要有提升的一面,对于其他农户要尽可能的增加他的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和内生发展能力。能够让他们脱贫之后有更加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所以是两个方面。对于脆弱的要“兜底”,对其他的要提升。

《健康中国观察》: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攻坚克难,我国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脱贫攻坚战取得好成绩。在民生保障方面,尤其是保障人民健康方面,脱贫攻坚有哪些经验和举措可以为乡村振兴所借鉴?

林万龙:我这里有个数据,因病致贫,应该说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致贫原因排在第一位的。2015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当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占到了44%,也就是说建档立卡人口当中,致贫原因里面排第一位的是因病。健康扶贫是非常重要的脱贫攻坚的举措,那么在健康扶贫上面主要采取了下面几个措施。

第一,建立了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确保了贫困人口能够全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确保了贫困人口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获得救治;确保贫困人口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

第二,大力地提升了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的水平。医疗服务的水平包括村级诊所、乡村医生的诊疗能力,里面有很多的措施,例如加大投入、对口帮扶等。

第三,加大了对贫困地区公共卫生的支持,使得一些地方病和传染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应该说在脱贫攻坚期,健康扶贫方面的三个大的举措对于确保贫困人口脱贫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从未来来看,三个方面其实都是乡村振兴非常宝贵的、值得借鉴的经验。那么在乡村振兴当中仍然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强化乡村人口,特别是脆弱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仍然要进一步强化乡村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强化乡村地区公共卫生的服务水平。总的来讲的话,它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非常好的借鉴。我们这套制度已经构建起来了,乡村振兴在这套制度的基础上,加以延续和完善,那就是非常好的健康帮扶的借鉴。需要注意的是,脱贫攻坚期的健康扶贫政策、特别是医疗保障扶贫政策,在乡村振兴阶段,不能简单复制,需要加以调整、完善,使它更具有可持续性,更为普惠。

《健康中国观察》:今年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我们说到乡村振兴,其实它包含五个方面的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大健康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如何作为?

林万龙:大健康产业在乡村振兴当中位置很重要。乡村振兴有几句话,第一句话就是产业兴旺;第二句话叫生态宜居。两个连起来,产业兴旺包含了生态宜居方面的产业。从大健康的角度来讲的话,未来乡村地区,在我们的基础设施条件,公共服务条件,包括生态环境方面的条件得到改善之后,乡村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康养的基地。我们的休闲产业,我们的健康康养产业在乡村都会有很广阔的空间。所以大健康这个概念,对乡村振兴来说是特别重要,乡村它不仅仅是农业生产地,它也是城乡居民的宜居之地。宜居就包含了大健康产业里面的很多新的业态,在乡村有很广阔的空间。

《健康中国观察》:实施乡村振兴,西方国家有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林万龙:我对这个研究不多,大概知道一点。比如,从哪些重点领域推进乡村建设,它的产业和乡村人口的聚集之间就有很强的关联性,特别是欧洲国家,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的借鉴。

比如说在法国、德国,实际上乡村的产业是发展得比较好的,那么这个产业不仅仅是农业,还包含了一二三各个方面的产业,包括把乡村作为宜居之地,在产业方面的布局和乡村条件的改善,它是良性的互动。我看到一个数据,在法国乡村居住的人口最多的并不是从事农业的农民,而是从事城市职业的人群。乡村的环境好了,就可以使得乡村成为我们生态宜居的地方,那么这一点跟产业发展要有机连接起来。如果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的感觉其中之一是城乡融合发展,不要把乡村跟城镇对立起来,要时刻注重城乡融合发展。这些可能是其他国家乡村发展给我们的很好的启示吧。

《健康中国观察》杂志 2021年第3期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