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坚持法治实践,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繁荣

光明网 2021年05月19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法治建设、小康社会、百年征程、乡村振兴、人才振兴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王静:坚持法治实践,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繁荣】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教授王静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法治实践这把钥匙。首先,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其次,必须在法治实践中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第三,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还必须以坚定的斗争精神清除一切与现代法治理念相背离的社会现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还必须深化学习教育以指导法治实践,大力倡导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强大舆论和浓厚的社会氛围。首先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促使人们努力在开展工作、处理各种事务时,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其次,法治宣传教育要抓住“关键少数”,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扎根本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每个人都应担当实践法治的责任。只有人民群众主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才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高冬梅: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冬梅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党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从历史使命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民族复兴路上的“关键一步”。从战略谋划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环节。如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能如期完成,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就可能影响民族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如期完成,就会掌握战略上的主动,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就能够乘势而上顺利向前推进。从发展成就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全面脱贫就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到2020年底的全面脱贫,不仅意味着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而且意味着大多数农村地区的面貌得到巨大改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会极大地增强中华儿女的“四个自信”。

  摘编自《光明日报》  

  【颜晓峰:始终保持引领时代的昂扬斗志】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认为,在百年征程中,我们党坚持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赶上时代,就要让当代中国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相一致,与社会历史进步的前进方向相统一,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相符合。引领时代,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善于谋势运势、营势用势,推动“两个大局”相互影响、相得益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是在党领导下实现的伟大跨越,是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的实践成果。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更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为引领时代汇聚强大动力、提供坚强保障。

  摘编自《人民日报》  

  【贺艳:积极应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制约挑战】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贺艳表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的潜力后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我国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后劲在农村,广大农民收入的持续提高,将有效激发乡村巨大的消费、投资潜力。也要意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要集中在“三农”,重点难点在农村,这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制约挑战,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破解的痛点堵点。一是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不强。二是农村市场活力不够。三是城乡要素流动不畅。要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机结合,必须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释放和培育农村的消费需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摘编自《经济日报》

  【任大鹏:制度为稳定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保障】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法律系教授任大鹏认为,乡村人才的短缺,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程。生产经营人才的缺乏,影响着乡村产业的发展;乡村科技人才的短缺,影响着农业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乡村治理人才的短缺,影响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对于稳定推进乡村的人才振兴提供了制度基础,首先,要将培育本土人才和吸引人才下乡相结合,一是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人才,二是采取措施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提升本土人才素质和能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建立鼓励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建设的激励机制,搭建社会工作和乡村建设志愿服务平台,支持和引导各类人才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其次,要瞄准乡村人才结构短板,全面培育乡村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再次,要提升农业从业者素质。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教育资源,加强农民在线教育培训。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

  摘编自《农民日报》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

光明网2021年5月19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