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非洲小农如何借鉴中国经验挖掘潜力?

中国新闻网 2021年05月27日 报道 浏览次数:

中新网北京5月26日电(薄雯雯 蒋文茜)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国际粮食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加上蝗虫灾害、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愈发严峻。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与粮农组织此前判断称,全球濒临50年以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至少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荒风险,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区。而在疫情及自然灾害的叠加影响下,非洲小农是最易受损的群体,提高其韧性,对保障粮食安全极为重要。

  非洲小农需要怎样的农业技术?如何提高非洲小农韧性?非洲小农可以借鉴哪些中国农业发展经验?国际发展机构Diinsider日前举办在线研讨会,邀请多位农业专家对上述问题分享了看法。

  为何国际援助推广经济作物难以达成效果?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副院长唐丽霞对此指出,非洲大陆工业非常不发达,非农就业机会非常少,农事主要依靠人工劳动力,因而耕种土地的能力非常有限。此外,当地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政府补贴不足、劳动力稳定性弱、非洲农贸市场不发达等因素都限制非洲小农发展。

  唐丽霞认为,技术推广要适应小农经济。农业技术应该能够嵌入到农民既有的农事系统和生计系统中,建立起农民对技术的真正的拥有感。“比如像我们在坦桑尼亚做的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因为是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所以农民很快可以接受,我们推广大豆的时候就非常困难。”唐丽霞说,农业技术要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口粮需求,并符合当地农民劳动力成本的接受程度。

  唐丽霞还表示,技术的推广要使更多普通农户参与,形成规模效应和扩散效应。“在中国很容易选择一户两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周围农户就会自动去学习。但是由于非洲村庄土地面积比较大,许多农户居住的非常分散,因此(技术推广)要集中在一个村庄,让村中大部分农户都有机会参与新技术的推广,使得技术在一个村子形成集聚效应,才能够达到有效辐射周围村庄的效果。”

  上海市农业基因中心研究员刘灶长在面向非洲推广低碳排放节水抗旱稻的过程中发现,节水抗旱稻非常适应非洲粮食发展的环境要求,温室气体排放几乎为零,其产量相较于包括日本援非培育品种在内的多个品种,都要高出很多。

  中地海外农业公司市场部负责人、中非绿色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魏康宁表示,考虑到非洲的降水、土壤条件和当地的技术操作维修条件,从国内引入了一些小型的农机具在园区进行示范和推广,如小型手扶拖拉机,手动脱粒机、木薯切片机,成本低且效果好,广受欢迎。

  在推广农技方面,魏康宁提出了几点建议,即针对当地特点进行研发和生产;匹配后续维修保养服务,提高机械寿命;注重市场培育推广;促进中国企业在非洲抱团出海。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发展研究博士王瑞重点关注数字农业如何助力小农发展。王瑞以卢旺达“盒马村”为例介绍说,该村采取订单式生产哈瓦那辣椒,去年盒马鲜生在当地订下了60吨哈瓦那辣椒,“用大数据进行远程的质量控制和指导生产,通过跨境电商销往中国”。王瑞表示,去年4月份当地发生了洪灾,因为有了这样一种订单稳定的产品供销体系,帮助当地农民得以渡过难关。

  但专家也指出,由于非洲存在政策变化大、外来投资者利益保护不足、电力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走向非洲的农业技术推广仍然面临挑战。()

中国新闻网2021年5月27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