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我校13人入选博士后“博新计划”和“国际交流计划”

人才办 2021年06月15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本网讯 近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了2021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博新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的评选结果,我校4人入选博新计划,9人入选国际交流计划。首次引进了博士毕业于世界顶尖大学的博士后,实现了博士后队伍建设重要突破。

2021年“博新计划”进一步聚焦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聚焦高水平平台和合作导师,同等条件下,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倾斜,突出“高水平平台、高水平导师、高水平人选”的特点。该计划国家资助每人63万元/两年,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薪酬,20万元为博士后科研基金,3万元为国际交流经费。学校为入选“博新计划”人员提供博士后公寓。

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包括引进项目、派出项目、学术交流项目,以及“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和“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共6个项目。我校高度重视博士后国际交流工作,加大政策引导和经费支持力度,对博士后参加国际交流以及新进的外籍和留学博士来校做博士后进行专项资助。

“博新计划”和“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设立的专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近3年,我校累计入选“博新计划”19人,21人入选“国际交流计划”。

2021年博新计划入选者以姓氏笔画排序,下同):

刘斌,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博士导师为薛文通教授。 拟进营养健康系食品科学与工程流动站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李媛教授。主要从事功能因子的体内精准靶向递送研究工作。

肖洋,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农业工程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为李云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机理与调控研究。

宋玫蓉,动物医学院兽医学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为沈建忠院士。主要从事广谱抗菌增效剂SLAP-S25构效关系及抗菌作用机制研究工作。

梁亚盟,农学院博士研究生,博士导师为田丰教授。拟进农学院作物学流动站,开展ZmMADS69分子调控网络的构建及育种应用的研究工作。

2021年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入选者:

Rowan Alcock,英国籍,2021年5月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并获博士学位。拟进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公共管理流动站齐顾波教授课题组,聚焦中国农业食品生产与消费习惯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李煜,博士就读学校为荷兰格罗宁根大学,2021年4月进入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工程流动站,合作导师为董仁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Power to Gas反应机理。

2021年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入选者:

马藤菲,动物医学院兽医学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为沈建忠院士。将赴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系Timothy R. Walsh教授团队合作开展细菌耐药性持留机制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杜振勇,植物保护学院博士研究生,博士导师为彩万志教授。将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合作开展“入侵昆虫的种群基因组学和快速适应性进化” 的博士后研究工作。

李宗刚,动物医学院兽医学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为汪洋教授。将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气溶胶的传播和控制技术研究。

陈修之,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博士导师为李云开教授。将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Jack Liu教授团队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水资源-能源-食物系统耦合与调控。

徐雷,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博士导师为廖小军教授。将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开展“代谢组学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开发“的研究工作。

韩倩云,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博士导师为郝彦玲和倪元颖教授。将赴比利时鲁汶大学生物系统系Bart Nicolai教授团队合作开展“果蔬采后生物学与技术”的博士后研究工作。

 

温智辉,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学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为冯固教授和申建波教授。将赴德国波恩大学开展博士后合作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根际微生物协同多维度根功能属性提高作物磷获取效率的机制。

近年来,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学校各类基金项目申报、高水平成果产出及社会服务等领域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四五“期间,学校将深化博士后制度改革,完善博士后待遇保障机制和职业发展通道,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培育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博士后队伍建设质量,推动学校博士后队伍实现跨跃式发展。


责任编辑:马文哲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