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百年大党的100个故事:重庆谈判

前线客户端 2021年06月17日 报道 浏览次数:

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的会面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关于和平建国的态度出现了分歧,产生了谈判的需要。国民党方面妄图篡夺胜利果实,建立全国性的独裁统治,但此时发动内战阻力很大:一是长期抗战让全国人民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民主党派甚至国民党内部均有人反对战争;二是国际舆论的反对;三是国民党的精锐军队远在西南和西北地区,输送主力到前线需要一段时间。权衡利弊之后,蒋介石一面调兵遣将,一面展开和平攻势。他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速到重庆“共定大计”。中国共产党对争取和平有着真诚的愿望,对局势也有着清醒的认知。中共中央认为,在当时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是有必要的,因为和平、民主、团结是战后人民的强烈愿望。毛泽东在第三封复电中表示:“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根据中共中央决定,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同周恩来、王若飞从延安乘专机赴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中共代表团抵达重庆时的场景

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的举动为中国共产党进行谈判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受到舆论的热烈赞誉。许多人进一步认清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诗人柳亚子赋诗,称颂毛泽东的这一行动是“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新华日报》发表四位读者来信说:“毛泽东先生毅然来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完全粉碎了。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反映和代表了我们老百姓的要求。”

谈判前后历时43天,其过程十分曲折。谈判伊始,共产党方面率先将拟定好的十一项方案提交给国民党。但国民党方面从一开始就并未抱着真诚的态度进行谈判,甚至认为“中共代表昨日提出之方案,实无一驳之价值”。在谈判的焦点,即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整编问题上,共产党方面作出了很大退让,提出将大幅缩编人民军队并撤出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等8个解放区的部队。但国民党方面始终不肯妥协,提出“政令军令之统一”的谈判方针,而这一方针的中心就是取消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存在。双方的意见未能达成一致,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在国共双方谈判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毛泽东和周恩来积极开展了谈判桌外的社交活动,会见了张澜、沈钧儒和黄炎培等民主党派人士,对他们开展民主运动的行为表示支持。毛泽东会晤了苏联大使彼得罗夫、美国大使赫尔利以及各国的驻华使节,向他们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主张。周恩来多次与工商、文化和妇女等各界代表举行座谈会以促进团结和交流。这些举动使得中国共产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同情与支持,为促成国共谈判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山西上党地区歼灭来犯的阎锡山部队3.5万人,遏制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也巩固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

毛泽东与重庆各界人士

《双十协定》

最终,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虽然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等问题悬而未决,但重庆谈判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中国共产党的诚意以及社会各界舆论压力等因素的推动下,国民党不得不调整原有方案,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同意结束国民党的“训政”;承认人民的某些民主权利等等。经谈判,国共双方还同意召开有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出席、讨论和平建国方案的政治协商会议。此外,会谈所达成的协议还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这是人民力量的一个胜利。至此,经历曲折的重庆谈判落下帷幕。

作者:刘梦演,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岳博伟,浙江工商大学学生

前线客户端2021年6月17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