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百年大党的100个故事:闽宁村里的山海情

前线客户端 2021年07月03日 报道 浏览次数: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闽宁镇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闽宁镇以福建、宁夏两省区的简称组合命名,是福建与宁夏携手共圆小康梦打造的生态移民“金沙滩”。闽宁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见证了闽宁两省的山海情缘。它是中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结出的扶贫硕果,更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历史上的西海固地区,山大沟深,十年九旱,到处是一望无垠的黄土戈壁,千沟万壑寸草不生。130多年前,左宗棠用“苦瘠甲天下”描述当地的贫苦程度。1972年,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地瘠民贫,当地居民辛苦劳作一年却还是“锅里缺粮、缸里缺水、身上没钱”。一家子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拿女儿换一个水窖换一头大牲口等现象在西海固地区屡见不鲜。直到改革开放初期,西海固地区还是“全国集中连片最困难的地区之一”。

早期的西海固地区

中国共产党时刻记挂着生活艰辛的西海固人民。1982年,党中央启动实施“三西扶贫开发计划”,为甘肃定西、河西和宁夏西海固地区提供资金、政策等援助,帮助当地居民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宁夏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动员西海固地区的贫困群众到近水、沿路的地方“吊庄”移民,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生活难题。但西部地区相对闭塞滞后,当地政府财政能力有限,群众主动脱贫意识不足,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极端贫困的生活状态,西海固地区仍然是中国脱贫攻坚战场上出了名的硬骨头。

1996年夏天,进一步脱贫的转机出现了。在国务院举办的扶贫协作会议上,党和政府作出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大战略部署,确定9个东部省市和4个计划单列市与西部10个省区开展扶贫协作。一个在东南沿海,一个在西北内陆,相距2300多公里的福建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牵起手,结成对子。山与海的情谊,从这里生根发芽。

1996年10月,“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正式成立。闽宁第一次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随即在福州市举行。两省签署了对口帮扶协议书,并选出沿海的8个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区)对口帮扶宁夏的8个贫困县,自此拉开了闽宁扶贫协作的大幕。随后,闽宁第二次对口扶贫协作联系会议决定,福建省连续3年每年从财政拿出1500万元,用于双方议定的扶贫协作项目。1997年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到宁夏调研东西协作对口帮扶工作,被西海固的贫困所震撼,提议闽宁双方在银川河套平原待开发荒漠地共同建设生态移民点,打造扶贫协作的示范窗口,并亲自命名为“闽宁村”。

闽宁村所在的这片土地曾是“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砂石跑”的“干沙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第一代西海固移民在闽宁村安家落户。他们靠着愚公移山的精神,挖地坑、住窝棚,盖房打井、筛土平田,建扬水站、引黄入滩。戈壁滩上长出了粮食,茫茫荒漠上开出一座移民新城。

闽宁镇建设初期的样子

“赚了归你,赔了算我”,电视剧《山海情》中不畏艰苦,一心一意帮助金滩村村民种菇脱贫的福建专家凌一农教授令人动容。他的原型就是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教授。林占熺教授是一名中共党员,他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成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一员,带着菌草草种,踏上了菌草扶贫之路。他和团队成员扎根闽宁村,无偿向贫困户传授菌草技术。贫困户在专家的指导下学习种菇技术,用当地政府提供的无息贷款盖菇棚。蘑菇种出来了,销路却成了问题。林占熺教授虽然没有销售的经验,但看到贫困户在为蘑菇销售一筹莫展时,他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为蘑菇找销路的责任。他带着菌样,北上包头,南下兰州,天南海北地跑起了市场,并在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办公室帮助下组织福建销售蘑菇的企业到宁夏帮助解决问题。一年多的时间里,宁夏戈壁滩上的蘑菇被运往全国各地。这些菌草,不仅让当地居民养菇脱贫致富,还能治理风沙,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当地居民还编出了“菌草菌草,闽宁草,幸福草,还是社会主义好”的顺口溜。当时,像林占熺教授一样默默奉献的扶贫工作者还有很多。他们将汗水挥洒在宁夏大地上,给当地带来了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林占熺教授

春去秋来25载,福建着眼于“宁夏所需、福建所能”,累计派出11批180多名优秀干部、2000余名科技、教育、医疗人员,投入19.56亿元,将先进的发展经验植入宁夏大地,走出了一条东部扶西部、先富帮后富的携奔小康、共同繁荣之路。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方针指引下,两地扶贫协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层次越来越高。

东西部扶贫协作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创造,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这个“金钥匙”打开了宁夏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的“致富门”。借助福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势要素资源,结合当地的特色,闽宁镇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今天的闽宁镇,已今非昔比。闽宁镇现已发展成为6.6万人的移民示范镇,移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搬迁之初的500元跃升到2020年的14960元,人民群众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十三五”期间,全镇新增绿化面积11270亩,绿化覆盖率达到35%,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昔日黄土漫天的西海固地区,也实现了从“苦瘠甲天下”到“塞上好江南”的蝶变。

如今的闽宁镇

如今的西海固地区

两个省,两地人,在党和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的指导下,不以山海为远,跨越时空,携手相牵,历时9000多个日夜,把中华民族脱贫史诗深深镌刻在戈壁滩上。闽宁的山海情,体现了福建与宁夏两省的情谊,体现了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情谊;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脱贫攻坚和人民生活幸福的殷殷初心和使命坚持。

闽宁的山海之情,已载入共和国发展的史册,已流入人民群众的心田;人民生活美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山海之情,还在继续上演!

作者:白旭,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桂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特聘研究员

前线客户端2021年7月3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