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百年大党的100个故事:小瓜子写出了大文章

前线客户端 2021年07月04日 报道 浏览次数:

“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像这一类的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这段文字出自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现已收录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这是邓小平在公开场合第三次谈及“傻子”和他的“傻子瓜子”。

“傻子”究竟何人?“傻子瓜子”背后究竟有怎样的大文章?何以能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三次提及?

年广久

“傻子”原名年广久,1937年出生于安徽省怀远县,被誉为“中国第一商贩”。自9岁起,年广久就跟随父亲在街头叫卖,在商贩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在计划经济时代,瓜子属于统购统销物资,其供给难以满足需求。年广久从中发现商机,选择做瓜子生意。

年广久有自己独特的经营之道——客人买一包,他就多送一把。久而久之,人们都称他“傻子”。从1966年到1976年,年广久的瓜子生意越做越大。在一个“万元户”都十分稀少的年代,这位“傻子”竟攒下100万元。他曾自豪地说:“那时的100万抵得上现在的1个亿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决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很快,年广久瓜子工厂的雇工人数就多达几十人。“傻子瓜子”红极一时,但危机也相随而来。

人们排队购买“傻子瓜子”

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对于私营经济姓“资”姓“社”问题存在争议。按照当时的说法,只要雇工超过8人,经营者的身份就将由小业主变成资本家。因此,年广久几十人的雇工规模引起了社会的热议。为此,安徽省委派专人到芜湖进行调查并上报中央。采取何种态度对待年广久?不仅决定着他个人的命运,也影响着私营经济的发展走向,成为当时党中央面临的重要问题。

针对年广久雇工问题引发的争议,邓小平谨慎对待,为“傻子瓜子”的继续经营保留了足够的空间。1982年,邓小平看完《傻子瓜子雇工问题的调查报告》后,不赞成年广久是资本家复辟的说法,明确表示,“不要动、先放一放、看一看”。这是邓小平最早谈及“傻子瓜子”。

1984年,随着“傻子瓜子”发展成为拥有100多人的大企业,年广久的雇工问题再次被推至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在一次全国工商会议上,有人提出:“年广久雇工人数超过国家规定,对国营、集体商业形成不利影响,应该限制其发展。”

为解决这一争议,邓小平再次谈及“傻子瓜子”。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指出:“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思是放两年再看。”邓小平的这一表态,又一次在关键时刻保护了年广久和他的“傻子瓜子”。此后,关于雇工问题的争议逐渐平息。

1984年,“傻子瓜子”日产近两万斤,产品远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并远销至香港地区。1985年,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副总领事在访问安徽期间,特意要求参观“傻子瓜子”工厂。随后,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VOA电台等相继报导“傻子瓜子”。年广久将“傻子瓜子”“炒”向全国,也“炒”向世界。

1991年,私营经济再次成为社会争议对象,“傻子瓜子”风波再现。就在改革开放行至十字路口之际,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第三次谈及“傻子瓜子”。邓小平指出,如果对“傻子瓜子”问题处理不善,就会动摇党的路线方针。为了经济体制改革全局,邓小平主张“傻子瓜子”不能动。这次点名,再次改变了“傻子瓜子”的命运,也昭示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

年广久和邓小平,一个是卖瓜子的“傻子”,一个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们的三次隔空对话,是国家领导人和民营企业主进行交流的一段传奇经历,是改革开放初期民营企业发展的一段历史佳话。年广久和“傻子瓜子”的起伏变化,既是年广久人生际遇的展现,又是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党的关怀领导下迅速发展的时代缩影。邓小平对“傻子瓜子”的三次谈话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生动写照。

年广久的小瓜子,写出了一篇大文章。

作者:王建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苏若群,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前线客户端2021年7月4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