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为了可爱的中国 | 汪懋华:深耕农业工程 尽显精细智慧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学习强国号 2021年08月20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汪懋华

中国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工程学科的开拓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我工作在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重点是从事工程科技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校区。我本人这半个多世纪以来,都是从事工程科技应用于农业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的研究工作。

我1951年从广州考大学,考到原来的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当时的北京农业大学是1949年从清华大学农学院、北京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三个大学的农学院合并重新组建的。

1951年,我在家乡广东梅州地区(也是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一个中学毕业后,当时广东省只有一个高考的考场就在广州,所以我从家乡到了广州参加高考。(填报志愿前)我通过看苏联的电影,看北京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等节日在天安门广场游行的场景,年轻时候的我就很激动,就想着要考到北京,后来考到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1951年9月份我到了北京上大学。

我是1956年夏天在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毕业的,之后学校就派我到苏联去留学。因为要筹建新的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让我到苏联莫斯科去攻读这个专业的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专业方向由机械化转到电气化与自动化方向。我在莫斯科学习了三年八个月,1962年夏天回到北京后,我就回到了母校,参与建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方向的教学工作。我自己在发展过程中也学习了很多相关技术,在文章里面也都提到了很多。到改革开放以后,我从70年代后就从电气自动化转向信息技术的发展,如微电子技术和微机技术在农业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在过去的50年,我也先后经历了,微电子技术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再到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从精细农业发展到了智慧农业的新阶段。

“十三五”以后,我的研究方向着力于如何通过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度融合发展,即智慧农业的创新发展研究。

关于这个问题,在文章中,有比较详细的叙述来跟大家交流,我也欢迎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们能够给中国的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言献策。我们未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交流机制,为国家的第二个百年中国梦助力。习近平主席在5月28日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精神——“增强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我今年已经88周岁,现阶段,我的主要任务是团结我们年轻一代的科学家、行业专家,为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提供助力,推动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自立自强,走向世界前沿。我也希望,出版物出版以后,能够听到各位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强交流。”


《为了可爱的中国——党员知识分子的初心与使命》

ISBN: 978-7-5162-2625-4

内容简介:

百年岁月沧桑,百年风雨兼程,百年风华正茂,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本书以微传记的形式记录了在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党员为人民做学问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与中国共产党党史及新中国的发展史紧密相连,他们的故事重现了我国优秀知识分子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创新奉献的光影,如:黄旭华(“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中国“地球空间信息学之父”两院院士)、汝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著名哲学家、美学家)、黄宝生(梵文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仇士华(中国碳十四年代学的始创者)、李步云(中国最先倡导依法治国和保障人权的法学家)等。本书让读者感受他们坚定信念、践行宗旨、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的崇高精神,进一步了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辉煌。

作者简介:

方鸿琴 女,浙江人,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院传媒调查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女子书画会顾问,民盟中国社会科学院委员会秘书长,民盟北京市委文化委员会、宣传工作委员会委员,丝绸之路文化产业专委会委员,工匠中国论坛组委会常务秘书长。主要从事高等教育评价与管理、文化传播研究,参与中宣部等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出版专著2部、参与撰写的书籍3本、编辑书籍10余册,发表核心期刊等论文三十余篇,策划的相关专题曾获第28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学习强国号2021年8月20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