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百年大党的100个故事:防治血吸虫病

​前线客户端 2021年08月31日 报道 浏览次数:

1958年10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七律《送瘟神二首》。这是他在阅读了《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这一报道后,欣然提笔写就的。两首七律诗的发表,正是对当时正在广泛开展的防治血吸虫病工作成绩的肯定。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在我国流行与肆虐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像瘟神一样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存。儿童罹患此病,发育将受影响乃至成为侏儒;妇女感染则多不能生育;青壮年也会因此丧失劳动力,严重的还会致残甚至死亡。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调查,血吸虫病疫区遍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和湖南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4个县市,患病人数达1000多万,受感染威胁人口超过1亿人。由于这种疾病死亡率极高,不少疫区因此人烟稀少,田园荒芜,还出现了许多无人村。

江西余江县就是当时血吸虫病流行区,县内的重灾区蓝天坂有20多个村庄完全被毁,1.4万多亩田地成为荒野。许多病患死去,剩下的病患也是面黄肌瘦,能吃不能劳动,他们形容自己是“一个锄头两斤铁,拿到手里就想歇;下田扶根棍,不到田头就想困”。即使挺着大肚子下地干活,亩产却只有数十斤稻谷,就像当时小调唱的:“蓝天坂的禾,亩田割一箩,好就两人抬,不好一人驼。”可以说,血吸虫病的流行和蔓延给疫区民众的生命、生活和生产等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新中国成立后,血吸虫病的严重危害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0年4月,卫生部发布《关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地寄生虫学家、农业化学家及市县乡村行政人员共商治理之策。但因人力和物力条件缺乏,又缺乏全面、系统和明确的防治方针、规划等,从新中国成立初到1955年,全国各地防治血吸虫病的成效不明显,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也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55年11月,毛泽东在杭州召集华东、中南地区省委书记开会研究农业问题时,专门听取了卫生部副部长徐运北关于防治血吸虫病情况的汇报,并指示卫生部“要把消灭血吸虫病作为当前的政治任务”。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迅速成立了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南方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市、区的防治工作。1956年2月17日,毛泽东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出“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由此,更加全面、系统和广泛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开展起来。

在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组织和部署下,血吸虫病疫区地方政府科学地调查并根据血吸虫病的流行规律和不同地区的特点,发动群众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与改造。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查杀钉螺。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查杀钉螺就是为了从中间环节消灭血吸虫发育繁殖的巢穴。在灭螺工作中,疫区各地群众根据钉螺的生活习性和孳生环境,把灭螺措施与农田水利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发展生产和消灭钉螺一举两得的成效。其中的突出办法便是开新填旧。此种方法适于山区沟渠型地区,主要是在生长钉螺的水沟附近另开新沟,以开出的新土填没旧沟,消灭钉螺。从1955年冬至1958年春,余江县就填平了300多条有钉螺繁殖的旧沟渠和500多个旧水塘,开新渠87条,长167公里,搬动土方416万立方米。其中甚至直接挖掉了一座后龙山来填平龙口塘。也正是采取了开新填旧的办法,该县既消灭了钉螺又改善了灌溉水系,扩大耕种面积2000亩,增产粮食50万斤。

然后是管理粪便、管制水源。管理粪便的目的是杀灭粪便中的血吸虫卵,防止未经处理的粪便污染水源,造成血吸虫病的传染;管制水源则是为了防止血吸虫病疫区水流中的尾蚴侵入人体或动物体内继续传染血吸虫病。新中国成立前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血吸虫病疫区农村粪缸多置于村庄或住宅附近的河岸,露天无盖,雨天粪水四溢,流入河内污染水源。因生活习俗原因,疫区群众习惯直接从河中、塘中等取水饮用,因而造成血吸虫病感染。1956年,大规模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展开后,浙江省把管理好粪便和保护好水源看作是堵塞血吸虫病传染途径的一个重要环节,除将疫区各地的粪缸大部分集中并加棚加盖外,同时还在粪缸边设清水缸来洗刷粪具,保护水源清洁。为保持用水卫生,疫区各地除了分塘用水、在群众中订立管理水源公约外,还进行了修建水井、寻找山泉水源的工作。

再者就是查治病人。要从根本上控制和逐步消灭血吸虫病,还必须积极治疗病人,恢复患者的健康,以此彻底消灭血吸虫病的传染病源。新中国成立后疫区各省已开展了一定程度的血吸虫病治疗工作,如江苏省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间共检查了72万多人,有3.8万血吸虫病人在有效治疗中恢复了健康。从1956年到1957年8月,全国各地血吸虫病疫区共建立了19个防治所、236个防治站、1346个防治组,培养训练了1.7万多名专业防治干部,有309个县市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治工作。

上述以控制传染源为主消灭血吸虫病的办法,在1957年底至1958年全国各地消灭血吸虫病运动中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在党和政府及血吸虫病流行地区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20世纪50年代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血吸虫病疫区生态面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疫区各地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据1959年各地调查的结果,全国血吸虫病疫区病人治愈率已达85%以上,死亡率降低到0.1‰。伴随着血吸虫病的有效防治,过去杂草丛生、钉螺密布的荒野变成了良田。曾经的“寡妇村”“绝户村”及劳动力缺乏状况被彻底改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江西省余江县因其突出表现而成为根除血吸虫病的标兵。在强调党的领导、科学防治和动员群众相结合的方式下,余江县的大规模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钉螺被根除;收治4392名血吸虫病患者,死亡率仅为0.67%,治愈率达到95.5%。由此便有了1958年6月30日的长篇报道。这给当时正在杭州视察的毛泽东以强烈触动,他因此发出了“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赞叹,更激起了“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的想象。而他的两首七律,也进一步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掀起了全国上下“送瘟神”的高潮。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血吸虫病防治的胜利开展,彰显了党的领导、科学防治和全民动员相结合的伟大力量。斗转星移,时空变换!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血吸虫病的防治到今天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国共产党一刻也没有忘记人民,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击各种疫病瘟神,寻求健康生活的决心一直未曾改变;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重视人民生命健康的初心一直未曾改变!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作者简介:袁超乘,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李桂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研究员

前线客户端2021年8月31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