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立德树人好老师 | 周向梅:教学科研并重,保障人类和动物健康

动物医学院 2021年09月17日 报道 浏览次数:

周向梅,动物医学院病理教研组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2005年留校任教后,一直承担《兽医病理解剖学》和《兽医病理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工作,指导4项本科生“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荣获2012年、2018年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主编和参编本科生教材4部,参编或参译兽医病理或兽医学科书籍11部。参与2016年教改项目“数字切片扫描与应用系统在动物形态学课程中的应用”打造国内先进教学平台;参与2019年教改项目“奶牛疑似结核病病例虚拟仿真剖检诊断实验”,获得北京市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主持教改项目《兽医病理解剖学》线上课程,已经于2020年4月在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等平台上开放运行,受到学生们的广泛好评。

周向梅教授专注人畜共患病——动物结核病的研究,在动物结核病的致病机制、诊断新技术和流行状况调查方面等取得一系列成果,为“One medicine,one world and one health”人类公共卫生事业、人类和动物健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立德树人,传承创新

《兽医病理解剖学》和《兽医病理解剖实验》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将生理、生化、解剖、组胚、微生物学等基础知识与临床疾病诊断建立联系的桥梁学科,是学生从基础认知过渡到实践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周向梅老师在讲授《兽医病理解剖学》和《兽医病理解剖实验》课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大量的病例讲解为基础,来解释抽象的概念和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同时,将唯物主义辩证法分析问题的思维列入教学计划和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例如在介绍疾病诊断和防治中要防止用静止、固定的观点看问题,那么在生活中我们遇到挫折也是暂时的,要有积极的动态发展的思想,用乐观的心态去战胜挫折,阳光总在风雨后。另外,在分析疾病发生的因素时,要正确认识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同样在生活中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这种内因,就不容易给外部因素如各种病毒细菌以可乘之机,也就不容易生病的道理。

周向梅老师及其团队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读片技能培养,病理诊断中心每年接诊不同单位的送检病例约1000余例,大量的病理诊断工作都是由研究生轮换完成,学生在此过程中在病理诊断和读片方面得到极大锻炼。由学生创办的“兽医病理学交流平台”公众号,每周更新典型病例分析,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从2018年周向梅教授与美国兽医病理公益性组织CL-Davis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举办三届兽医病理教育和培训,聘请美国爱荷华大学、密西根大学、佐治亚大学等知名教授讲课,拓宽了学生们的国际化视野,先后有40多名同学获得培训合格证书,极大地激励学生们学习病理的兴趣和决心。周向梅老师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大型企业合作,共同承担兽医病理人才培育项目,加速培养兽医病理青年优秀人才,在项目支持下先后有5名优秀学生被选拔出国参加企业为期6个月的学习和训练,对这些学生拓宽视野以及毒性病理学方面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激励着大批有志于兽医病理工作的年轻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和奋进。

兽医病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兽医学科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农大病理教研组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创始人王树信老先生是我国兽医病理学的学科带头人之一,1946 年他便跟随熊大仕教授到北京大学农学院任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王树信随之转入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积极参加建校工作。王树信老先生热爱教学、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的优秀品质影响了一代代青年病理工作者。老一辈病理工作者在疾病诊断研究中为教研组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如很多的病变典型的标本和组织切片。为了将这些素材和资源传承和发扬光大,周向梅老师带领教研组年轻老师将所有的组织切片都进行了归档、整理和建立数字切片档案。另外,在赵德明教授前3版教材的基础上,编著《兽医病理学》第四版新版教材,使用教材的学生均可通过二维码实时链接到平台数据库,该数据库建设有与教材相关的视频、音频、参考书目和数字图片,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加以传承并赋予其新时代先进和发展的理念。

在周向梅老师及教研组老师共同努力下,线上课程《兽医病理解剖学》已经在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等平台上运行了4轮,学生总数上万人,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同时,该线上课程也被“学习强国”平台遴选为学习课程,为更多热衷于病理学学习和工作人员提供优质资源。

迎难而上,潜心研究,保障人类和动物健康

周向梅老师留校后开始从事动物结核病的研究,动物结核病是人畜共患病的一种重要疾病,主要由牛分枝杆菌引起,但也可以感染人,引起人的结核病。我国结核病的防控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随着近些年耐药菌的流行和广泛传播,结核病的防控面临新的困境。加强结核病的致病机理研究以及人畜共患病流行病学研究都是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国内从事该病研究的单位和科学人员不多,周向梅教授迎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组建团队,加紧对动物结核的流行状况、菌株分型、菌株毒力变化进行调查和研究,获得了在国内主要流行菌株的遗传变异规律分析,并与国际2000余株牛分枝杆菌进行对比,阐明我国流行菌株在国际收集到的牛分枝杆菌中进化中的地位和趋势。另外,周向梅教授团队在以牛分枝杆菌为模式菌研究结核病的致病机制中贡献突出,近年来在多个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了天然免疫如内质网应激、线粒体自噬等在结核菌致病中的作用。最近研究成果发现牛分枝杆菌可以通过促进线粒体自噬,抑制机体的异体自噬从而达到免疫逃逸的新机制,已被专业领域期刊《autophagy》接收。为了能够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应用,她团队近些年也加大应用基础研究,获得了一批结核相关的亚单位疫苗和诊断技术成果,在新型诊断技术上,发现了3种新的血清诊断标志物,这为结核病的诊断带来了福音,很长时间结核病的诊断就存在血清学诊断的瓶颈,难以突破,团队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初步的结果表明能够区分潜伏感染、开放感染,对于临床开展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亦师亦友,宽严相济

梅花香自苦寒来,周向梅教授潜心科研,悉心教育,以德育人。温文尔雅、平易近人是周向梅教授给人的第一感受。学生们把周老师当成是生活上的好朋友,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都要找周老师问一问。即使工作了,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也都要找周老师诉诉苦,询问一些建议,舒解一下心中的疑团。实际上,周老师对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科研工作要求十分严格,新生一入学就要进行实验室培训,大到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良好操作规范的培训,小到一些良好习惯的培养都一一严格要求,只有完成实验室培训,才能正式进入实验室开始与往届的学生开始工作。每周的组会要求学生们汇报研究工作进展,学生在一周内必须努力工作,否则很怕在组会上没有东西汇报而“被批”。但是,在日常工作之余,周老师也会经常组织一些活动,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可以放松身心,周老师组织大家一起爬山、打球、郊游等,给团队创造了宽松的互帮互学、共同拼搏进取的环境,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的宋银娟说:“在周老师这里工作虽然非常累,但是心情很愉快”,这可能就是周老师希望达到的目标。

责任编辑:马文哲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