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南财快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21财经APP 2021年09月18日 报道 浏览次数:

9月16日,国务院发文称,原则同意《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规划》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健全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坚实基础,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总体要求,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开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到2025年建成10.75亿亩、2030 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其中,2021—2022年年均新增建设1亿亩;2023—2030年年均新增建设2500万亩,同时年均改造提升3500万亩高标准农田。2021—2030年完成 1.1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优势明显。首先是农田建设内容全面,围绕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科技服务和管护利用等八大方面能力的提升,加快构建科学统一、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同时,农民增收效果明显,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预计可提高粮食综合产能100公斤左右、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亩均预计可提高粮食综合产能80公斤左右,节水、节能、节肥、节药、节劳效果显著,亩均每年增收节支约 500元。另外,高标准农田保证农业生态效益,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有效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持耕地土壤健康,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规划》的出台以及建设高标准农田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以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以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区域,形成一批“一季千斤、两季吨粮” 的口粮田,满足人们粮食和食品消费升级需求。与此同时,《规划》坚持数量、质量、生态相统一。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在保质保量完成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 并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规划》的建设还分区分重点,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分成七个区域,配合制订分区域、分类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及定额,健全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标准。

《规划》对提高粮食产能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意义重大,将可能从全球生产网络分工的优化和乡村振兴的推进两个方面为中国粮食产能提高和安全保障提供机制和动力。

其一,《规划》有利于中国优化并形成新的全球生产网络分工的比较优势,中国农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的行列继续迈进。《规划》不仅全面促进中国种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并不断向发达国家的大规模生产农业的技术标准与产能利用率靠拢,并有希望实现新的技术赶超和比较优势的培育。这一举措将会继续强化中国对于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比较优势,提高中国把握“一带一路”倡议以实行粮食安全国际合作的能力和潜力,为农业产能增长注入新的源泉和动力。

其二,《规划》对于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规划的高标准对于农业农村地区的就业和收入分配结构的改善将进一步利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以及高标准农田产出的质变,有利于提升更大范围内的农村地区农田地租的价值外溢,并且有助于农民向新型的农业劳动者转型,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同时广大农村地区的收入分配结构得到改善,劳动收入绝对量提升的同时提高农业资本性收入和地租收入在收入结构中的比重,释放农业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农业产能,更为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新的抓手。

在建党一百年的新起点上,中国旨在建立更高质量、更高层次、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在走好走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中国也肩负着维护和促进世界粮食安全的重任。《规划》的出台不仅惠及我国粮食安全,同时有利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其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以及规划标准的提升,将在局部大规模提升现有农业产出品种的产量,加之国内国际日益趋紧的供求形势,可推动全国各地区领域高标准农田新的产能释放。中国人粮食“篮子”丰富多样性的提高,有利于粮食供给结构优化的同时,进一步全面提升我国粮食供给总产量,形成粮食供给的数量提升和结构优化的双向促进,中国因此进入农业粮食供给不断迈上新台阶的良性循环。

其二,我国的粮食安全将进一步稳固,并助力全球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预期带来的生产能力跃升和生产效率飞跃,粮食种植业的技术构成将进一步优化,这可能为中国粮食生产的投入效率提升以及产出规模的扩张带来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保障和生产潜力释放,还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对从发达国家进口粮食和先进农业技术的依赖程度,更好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国际贸易新形势要求我们加快建立多元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网络,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为合作重点,加强农业对外投资合作能力,扩大农业开放,积极维护全球粮食供需求稳定性。

李春顶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贸易系主任,邢泽蕾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本文为中国农业大学“世界经济新格局”青年科学家创新团队专栏文章。

21财经APP2021年9月18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