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学科70年 | 陈有民:造园学组的设立和园林专业教育初创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微信公众号 2021年09月05日 报道 浏览次数: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园林杂志

中国园林杂志.

《中国园林》杂志社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编者按:

今年,是造园学组成立七十周年,也是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批准设立十周年。为此,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将全年活动主题确定为“学科发展年”,举办系列研究、研讨和总结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风景园林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学科七十年的发展,凝结了众多领导对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的关心支持和数代风景园林专家学者的持续努力。许多专家更是围绕风景园林学科的创立、发展和特点等进行了持续地研究,对学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公众号开辟专栏,将连续刊载一些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等,供会员和同行们学习交流。

造园学组的设立和园林专业教育初创

近年来,我国的园林事业蓬勃发展,园林专业在全国各地大学中也如雨后春笋大量设立。任何事物的历史事实都会为该事物的发展带来经验与教训,使之更好地前进。2001年9月1日是我国创建造园组(园林专业)50周年纪念日,我愿借此机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创建造园组前后的历史作一简单回顾,从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园林教育事业的初创与发展脉络,以供研究参考。

1 历史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我从教的北京大学包括文、理、法、农、工、医6个学院,农学院中包含10个系,其中的园艺系开设有果树、蔬菜、加工贮藏及造园花卉(即观赏园艺)4方面课程,这4方面的课程园艺系学生都需学习。当时汪菊渊先生讲授造园花卉和蔬菜两方面的课程,我是助教,担任造园、花卉及观赏树木3个课程的辅导及实习课和花圃、温室、蜡叶标本等工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大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合并组成北京农业大学(今称中国农业大学)。当时国家初建,百废待兴,重生产轻观赏,为此,取消了各农学院的造园花卉类课程。北京农业大学有幸仍保留,但改为选修课。造园方面的课程虽是选修,但汪先生教课很是认真,我也在实习课中增加了大量内容,如测量学中的各种仪器、土方平衡的求积仪等,务使学生获得真才实学。选修我们课程的学生早在毕业之前就被业务单位邀定一空。汪先生告诉我,周恩来总理在一个报告中曾谈道园林属于城市基本建设内容,所以在国家的恢复建设中一定会被重视。

1951年春,当时在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工作的梁思成先生深感园林方面缺乏人才,就与汪菊渊先生商量,由农大和清华“两个鸡孵一个蛋”,共同培养造园人才。于是教育部下文由北农大试办造园组,汪先生与清华大学营建系谈好合作两年,教育部向苏联索取教学计划和各课程教学大纲,让我从农大园艺系二年级学生中选出10名学生,去清华学习两年。

2 在清华大学营建系合作试办造园组

(1951年秋—1953年夏)

1951年秋季开学前,我带选出的10名学生住进了清华学生宿舍。汪先生因为农大有课,社会工作又多,故每周只能来一次。常常是头一天晚上到清华备课,第二天讲授。清华营建系里对办造园组最热心的是吴良镛先生,梁思成先生是系主任,虽亦热心,但因兼任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不常在校。尽管当时条件十分困难,清华大学在教学上还是做了很大努力。一些老师单独为造园组学生开设绘画、投影几何、制图(设计初步)、城市规划、市镇建设、测量、营造学、中国建筑等课程,我也跟班听课。还请科学院崔友文先生讲植物分类学,请倡导森林万论能的郝景盛先生讲课等。但由于个别任课教师对造园组学生态度比较冷淡,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结果两名学生回了农大,其余8人仍留下继续学习。为了改善教学条件,当时的北京市建设局局长赵鹏飞批了一笔经费作为办学用,希望造园组的学生毕业后全部分配给北京市(后来只分配给北京市3名、清华2名、北农大2名、中央单位1名)。有了经费的支持,我们在清华的一块“荒岛”上开辟花圃并建了5间改良式温室。

开课不久,我们就收到批准试办的批文,也得到了高教司司长周家帜的关心。为改善造园组条件,先后在水力馆和营建系楼上各拨一个房间作为汪先生和我的办公室,并正式挂上造园组牌子。学生也有了专用教室。造园组学生的团组织并入营建系三年级团组织,营建系派来一名年青助教朱自煊先生参加造园组活动,使两校学生融为一体。

教育部把苏联的教学计划和一些教学大纲译本交给了我们。苏联的教学计划是列宁格勒(现彼得格勒)林学院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订的,特点是每年暑期都安排实习。第一年是认识实习,学生以工人身份参加劳动,体验实际工作情况;第二年是主要课程的教学实习;第三年以技术员身份参加实际工作;第四年是在毕业前以工程师身份参加实际工作,毕业后就授予工程师职称。当时我国的政策是要全面向苏联学习,还提倡“不走样”的学习。我与汪先生根据此蓝本进行研究修改,拟出了造园组教学计划。计划中的各课程学时数基本参照苏联的,即使有所调整也逐一说明理由。1952年我们就按此计划带领第一班的8位学生去江南实习。当时汪先生和我与学生同吃同住,条件虽然比较艰苦,但收获很大。如在南京与朱有玠先生、在上海与程世抚先生均交谈了有关园林建设的问题,参观了上海将跑马场改成广场和人民公园等工程以及朝阳新邨住宅绿化工程;后汪先生回京,我继续带学生赴苏杭,在杭州,余森文局长组织学生参加了杭州市城建局召开的座谈会;在苏州,请来了清华著名的研究民居的刘致平教授指导对苏州园林的考察。1952年秋,第二班造园组10名学生又从农大来到清华学习,这批学生比第一班增学了投影几何课。吴良镛先生为第一班的学生开了公园设计课,指导学生做了一个小公园和一个文化休息公园的规划,朱自煊先生做了细致的辅导。1953年清华调整为综合性重点工业大学,造园组全体学生返回农大。遂后,汪先生和我带领学生分别赴承德行宫和小五台山实习。

3 回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继续办造园组

(1953年秋—1956年秋)

回北农大前我们把温室留给了清华,有关建筑及设计课仍请清华派人来协助开课。为了培养自己的教学队伍,自1953至1956年,我们每年均留本组毕业的1~2名学生做助教。汪先生也放弃了原来的园林艺术课而新开设居民区绿化课,我开观赏树木及花卉方面的课,余静淑先生开设苗圃课,宗维城先生调来开素描、制图和水彩课,金承藻先生调来开投影几何课(后又开设园林建筑课),此外还不定期借调俞衡先生开苗圃课及孙筱祥先生开部分花卉课。

4 造园组全体师生调至北京林学院

1956年8月,造园组全体师生调至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在全面学习苏联的思潮下,造园组被改为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汪先生任副系主任。院长李相符先生很有事业心和长远计划,决定建立树木园并任命我为园主任,直接由他领导,但经费由院林场向林业部申请后再由林场拨给树木园。我认为树木园里需要收集许多花草,故建议改称植物园。林学院这块地雨季时水深没膝,有人建议用暗管排水,我提出用挖湖堆山的办法,并拟建一座大型展览温室,以“目”为分区单位,按进化系统布局道路网和各类地形空间。有湖有岛有桥有溪,达到科学的内容、园林的外貌。这一方案经校务委员会通过后就动工了,1957年夏季完成地形地貌的土方工程并蓄水和种植先锋树。据说有的学生就是看了我在校刊上介绍的规划和园景而报考林学院的。

1956年秋,孙筱祥先生、周家琪先生调入北林,1957年又调来李驹先生任系主任、调来陈俊愉先生任副系主任,余树勋先生也调来开设了园林工程课。系中人员增多、力量加强,招生人数也比过去多了,这对园林事业的发展是个很好的机遇。但人多热气高,想法也多,在专业发展方向、办学方针上出现不同看法,导致这个专业日后分成园林(植物)专业和规划设计专业;后来更由于当时的政治背景,园林系于1965年7月被撤销,大部分师生去林区搞“四清”;1966年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园林教育被否定,遭批判……。回想起来,从全面学习苏联使我国引进了苏联的城市及居民区园林教育系统,也因此设置了一些用处不大的课程;到受极左思潮影响的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恢复和发展;直至近年工科院校园林专业的被撤销。我国的园林教育虽然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所经历的路程也非常坎坷,其中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实在是一言难尽。

但是,中国园林是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精髓,前景十分光明。当前,保护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园林科学艺术等越来越受到重视,外国先进的理论在逐渐被国人所认知。从21世纪的发展来看,我国的园林教育应采用综合性的教程。因为,将来的人才素质应既博又精,否则求职都难,而且会有“隔行如隔山”的痛苦,亦难与他人合作。相信全世界人民都希望中国园林继续发扬光大,更热望同行们共同努力,再创中国园林教育事业的辉煌。

注:原文刊载于《中国园林》2002年第1期4-5页。

作者简介:

陈有民(1948-2018) 辽宁省辽阳市人,194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曾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顾问, 北京植物园顾问, 《中国园林》主编等职。中国著名园林教育家,现代风景园林学科创始人之一,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微信公众号2021年9月5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