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时评:从“极简校史”中读懂农大的办学初心——再论“开学第一课”

新闻中心三室 2021年09月07日 报道 浏览次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是一所拥有116年办学历史、具有深厚红色基因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农大早在1924年就成立中国共产党支部,学校的红色源头之一是我们党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在红色基因的感召下,一代代师生坚定跟党走,秉承“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校训,始终致力于人民的温饱与健康,形成了“团结、朴实、求是、创新”的校风。我们走进中国农大工作学习生活,首先要了解农大办学的光辉历史和所承担的初心使命,感悟“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和“团结、朴实、求是、创新”的校风,从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

9月5日,校党委书记姜沛民在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用生动鲜明的语言为我们勾勒了中国农大的“极简校史”。也就是:我们农大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在山河破碎的清末民初建校办学,正因其历尽艰难屈辱才激发了农大人强农救国的志气;我们农大成长于国家和民族觉醒之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中探求真理,正因其经受生死历练才坚定了农大人许党报国的志向;我们农大发展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在新中国“三农”事业中念兹在兹,正因其扎根中国大地才孕育了农大人爱国奋斗的传统;我们农大奋进于国家和民族崛起之际,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落实立德树人,正因其牢记“国之大者”才始终保持农大人矢志一流的追求。这就是一幅116年校史的简笔画,波澜壮阔,形神自足。

尤其是,“教民稼穑”“醒农”“三下南泥湾”“人民的农大”“小麦会战”“老碱窝”“改土治碱 造福曲周”“三步走”等校史典故,以及李连捷院士徒步进藏开展土壤考察、曾德超院士开创的我国农业机械和农业工程学科等校史故事,可谓见人见事见精神。这让我们更好地回望校史,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校史是一门育人“大思政课”。从事校史研究的同志们常说,校史文化体现学校软实力,它的独特价值在于存史、资治、传道和育人。存史,指的是收集和整理学校的史料,把师生们走过的“昨天”更好地留在记忆中。资治,指的是以史为鉴,积极运用历史的智慧帮助师生们走好“今天”的路子。传道,指的是传承红色基因与学科专业文化,挖掘和弘扬学校的精神文化。对于大学来说,就是要涵养大学精神。育人,指的是把校史工作与培养时代新人紧密地联系起来,以鉴往知来的独特优势,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新学期伊始,讲好上好“开学第一课”,很重要地就是帮助新同学们从“极简校史”中读懂农大的办学初心,从一辈辈农大人的奋斗故事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从中国农业大学精神及文脉传承中挺起强农兴农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脊梁。


推荐阅读:

党委书记姜沛民在2021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时评:青年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责任编辑:王珊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