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聚焦城乡融合 共议乡村振兴 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2022)暨中国农村发展学会2022年会召开

2022年11月21日 浏览次数:

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11月18日至19日,“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2022)暨中国农村发展学会2022年会”在北京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中国农业大学孙其信校长,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研究员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农村发展学会监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副所长苑鹏研究员主持。

孙其信讲话

孙其信强调,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此次论坛承办单位,对中国农村发展学会的发展和相关工作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他指出,高校和科研机构是推动和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中国农大从体制机制层面有效部署,鼓励广大师生为地方乡村振兴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的同时,同样重视中国经验在国际上的传播交流。对于如何推进城乡融合,孙其信认为一方面需要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使得更多具备条件的农民变成城市居民;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将城市的资源、服务、治理融入到乡村。

杜志雄强调,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是一个涉及到能否通过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而确保国家总体现代化建设迅速推进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城乡融合的理念指导和目标追求框架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明确县域空间是城乡融合的具体场景,乡村振兴的三大重点任务(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是城乡融合的具体领域,具有长期发展效应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县乡村一体化是城乡融合的核心内容。

线上会场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特殊且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正确认识我国城乡关系的变化,在城乡融合背景下考虑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要正确认识乡村社会本身正在转型,在理解乡村社会新特点下谋划乡村振兴的定位。要正确认识乡村发展资源及其转化,合理谋划乡村振兴的实现方案。在此背景下,本次论坛以“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为主题,设置一个主论坛和六个分论坛开展研讨。

柯炳生作报告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和阐释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此次年会特别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教授和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研究员围绕“学习二十大精神,奋进新征程”进行了主旨发言,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三农”问题的论述进行了专门的阐释和解读。在主论坛上,我国农村发展研究领域的数位著名专家学者紧扣论坛主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相关问题。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书记兼院长刘守英教授围绕“城乡中国格局下城乡融合实现的有效路径”主题,阐述了如何进行城乡融合以及如何进行乡村振兴问题。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钱文荣教授以“未来中国谁来种地?——兼论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为题进行了发言。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副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姜长云研究员以“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的产业选择”为题进行了发言。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明庆忠作了题为“以文旅融合促共同富裕的云南经验”的主题演讲。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李小云作了题为“城乡融合下的乡村建设——云南乡村建设实践”的主题演讲。

李小云作报告

本次年会六个分论坛由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各专委会承办,分别以乡村规划的历史使命与专业化挑战、乡村人才振兴、数字乡村发展、高质量城镇化中的城郊经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与为农服务能力提升、国际农村发展的经验互鉴与启示为主题展开讨论。在各研究机构专家学者、高校师生积极参与下,前期投稿环节共获130余篇征文,各专委会根据专家审定评议意见择优选取了交流论文在各分论坛进行专题报告。各分论坛围绕主题由领军学者、资深学者、年轻学者共同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研讨交流。

11月18日,中国农村发展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以线上会议形式举行,会议听取了农发会秘书处所作的2022年工作汇报,并选举增补了理事和常务理事。

主论坛最后环节进行了农发会年会承办单位的交接仪式。华中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陆汉文教授作为2023年年会承办单位代表进行了发言。

本次论坛由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承办。作为协办单位,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高校给予了此次论坛积极支持。

供稿: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

供图: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

编辑:孟祥慈

责编:于哲 李杨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