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时评:117年校史也是强农兴农精神史

2022年11月22日 浏览次数:

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迄今已有117年校史。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大学之道,就蕴含在厚重的校史里面。一辈辈农大人勇发重农醒农之先声,勇闯强农兴农之新路,书写了117年辉煌校史。

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可以说,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实现农业强国、乡村振兴是很不容易的。唯其不易方显精神,我们117年校史正是一部强农兴农精神史。

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农大青年林孔唐烈士生前曾疾呼:“救中国,要解决民生问题。当要先振兴农业!”然而,旧中国一盘散沙,反动统治长夜难明,农大师生空有一腔报国热忱,却没有施展空间,只能在校园中耕云种月,在黑板上书写“强农梦”。著名林业教育家梁希先生尽管学贯中西,当年也仅能带领师生在苗圃里做绿化文章。

我们党在抗日烽火中加紧创办新型正规高等教育,为高等农业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灵魂,极大地焕发了师生们强农兴农的奋斗精神。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就是农大的重要红色源头之一。生物系师生“三下南泥湾”,为中央决策开发南泥湾提供了科学技术依据,怀着建设“新中国的大农场”的美好畅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艰苦奋斗、以苦为乐,为把昔日的南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延安走来,走向新中国的一路豪迈,始终是农大师生扎根大地、强农兴农,初心弥坚、爱国奉献的精神底气。我们的师生凭着历史主动精神,几乎白手起家筹建和成立了北方大学农学院,一度在山西、河北、山东、平原(河南)、北京等省市30多个县区办学,先后发展起20多个糖业工作站、20个制糖厂,18个兽医院、30多处兽医站,创办了解放区第一所森林专科学校,建立农业研究室,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本科、专科、预科的教学体系。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农学院师生星夜兼程、行军八百里,到河北石家庄创建华北大学农学院,并于1949年9月和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人民的农大”自此打开为新中国建设培养高级农业人才的崭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农大老专家连年征战西藏、西北、东北等边疆农牧业科技攻关,在全国各地推广小麦、玉米新品种,带动广大师生奋力向科学进军。为着新中国建设,农大奋力向科学进军,既在传统优势学科的前沿领域实现重点突破,也在基础学科领域和原创性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还在京郊大地赢得小麦亩产翻番的光荣业绩。

1973年以来,几代师生扎根河北曲周盐碱最严重的“老碱窝”,进行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研究并接续奋斗49年,在改土治碱、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中谱写了科学报国、感天动地的“曲周精神”。从曲周到黄淮海、石羊河、黑土地,以及全国二三百个野外场站、教授工作站和“科技小院”,到处都有农大人的足迹。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先后发出脱贫攻坚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员令,农大师生更是冲锋在前、尽锐出战,深入农村,扎根基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使学校发展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新征程。

我们农大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正因其历尽艰难屈辱才激发了农大人强农救国的志气;我们农大成长于国家和民族觉醒之中,正因其经受生死历练才坚定了农大人许党报国的志向;我们农大发展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正因其扎根祖国大地才孕育了农大人爱国奋斗的传统;我们农大奋进于国家和民族崛起之际,正因其牢记“国之大者”才始终保持农大人矢志一流的追求。这就是我们农大的强农兴农精神史。

供稿:新闻中心三室

编辑:马文哲

责编:赵竹村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