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绝不让雪域高原濒危种质资源灭失”——西藏阿沛甲咂牛与樟木牛抢救性保种全面展开

新华社客户端 2022年12月12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题:“绝不让雪域高原濒危种质资源灭失”——西藏阿沛甲咂牛与樟木牛抢救性保种全面展开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雪域高原珍贵的种质资源——西藏阿沛甲咂牛和樟木牛的体细胞12日成功移入国家家畜基因库进行战略保存,阿沛甲咂牛和樟木牛的体细胞保种取得重要进展。

阿沛甲咂牛和樟木牛是国家培育适应高原环境品种的战略资源,但目前其群体数量少,处于濒临灭绝状态。随着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深入推进,抢救性保种工作全面展开。

数量不足百头,消失灭绝风险大

2021年初,农业农村部启动为期3年的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青藏高原畜禽遗传资源重点调查工作随之展开。根据2021年面上普查和2022年系统核查,阿沛甲咂牛仅存39头,集中在林芝市工布江达县仲莎乡比久村;樟木牛仅存19头,集中在日喀则市聂拉木县樟木镇帮村。

记者在仲莎乡比久村看到,阿沛甲咂牛体型不大,毛色以黑色或黑花为主,额部白色居多,母牛乳房比当地其他黄牛大。阿沛甲咂牛是在南亚瘤牛与本地黄牛杂交基础上选育形成的,非常适应本地环境。

“阿沛甲咂牛一直处于农牧户自繁自养状态,群体规模较小,因比久村没有进行黄牛改良工作,这个品种得以保留,但是退化严重,濒临灭绝。”林芝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站高级兽医师次仁说。

记者在樟木镇帮村采访时了解到,由本地黄牛、牦牛及瘤牛杂交形成的樟木牛,母牛产奶期长、奶质好。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站长尼玛群宗告诉记者,西藏有西藏牛、日喀则驼峰牛、阿沛甲咂牛和樟木牛四个黄牛品种,樟木牛对高山峡谷的适应性强,但数量少、繁育体系不健全。

“阿沛甲咂牛和樟木牛都是适应当地挑战性环境的优良黄牛品种,目前养殖完全‘靠天’,且处于濒临灭绝状态,优质遗传资源没有成为本地真正的‘名片’。”对阿沛甲咂牛和樟木牛进行过调查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雅春说。

保种刻不容缓,抢救性保种方案出台

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事关种业振兴全局。今年7月下旬,农业农村部组织调研组赴工布江达县比久村,对现存的阿沛甲咂牛进行了体重、胸围、腹围、管围等测量,采集血液样本和耳组织样本,完成了阿沛甲咂牛精准鉴定样品采集和生长性能测定。

王雅春等调研组成员赴聂拉木县,对樟木镇的9头樟木牛进行了体尺、体重等测量,采集了血液样本;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余大为采集了樟木牛的耳组织,制作保存了多份冷冻体细胞。

“阿沛甲咂牛与樟木牛的抢救性保种不能等也不能拖,必须摸清家底、加强保护。”全国畜牧总站畜禽资源处处长于福清说,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和全国畜牧总站已经与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一道,制定了《西藏阿沛甲咂牛抢救性保种方案》和《西藏樟木牛抢救性保种方案》。

多种方式保种,确保濒危种质资源不灭失

“目前,我国正在以保种场、保护区原产地活体保种为主,以基因库遗传材料保存为辅,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畜禽种业处四级调研员史建民说,阿沛甲咂牛和樟木牛的保种方式,包括原位活体保种、冷冻精液胚胎保种和体细胞保种。

根据保种方案,将在原产地建立阿沛甲咂牛和樟木牛保种场(保护区),保持其优良性状和特有基因;严格执行纯种繁育配种制度,有计划地开展品种繁育、提纯复壮;建立健全档案制度,做好配种记录、产犊记录和性能测定记录,形成完整系谱档案。

工布江达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对阿沛甲咂牛的保护,“绝不让雪域高原濒危种质资源灭失”。聂拉木县近日在樟木镇成立由5户农民组成的樟木牛专业合作社,明确了保护主体。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已成立由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加强保种技术指导,并通过部门预算项目经费重点支持保种工作。

国家家畜基因库主任孙飞舟说,在阿沛甲咂牛和樟木牛的抢救性保种行动中,国家制定并建立了牛体细胞遗传资源保护方案。

据从事动物克隆研究的余大为博士介绍,此次成功建立了1头阿沛甲咂牛种公牛和7头母牛共8个个体的220份体细胞资源、1头樟木牛种公牛和3头母牛共4个个体的220份体细胞资源。

经鉴定,细胞活性较高、无支原体等病原污染,符合国家家畜基因库入库标准。

“接下来,我们计划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复原濒危的阿沛甲咂牛和樟木牛。”余大为说,克隆技术是保护珍贵地方品种资源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以对濒危品种进行快速扩繁,尤其克隆仅存的种公牛意义重大。

于福清表示,加强濒危资源的抢救性保护,需要压实各级各方责任,多措并举,建立抢救性保护长效机制,确保资源不丢失、不灭绝,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

新华社客户端2022年12月12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