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拼多多”躲在“农研背后:一场静悄悄的培育与转化

经济观察网 2022年12月05日 报道 浏览次数:

上海农科院园艺所的何中立博士最近总是早出晚归。

即便他有丰富经验,曾为南极科考队员提供极端环境下的蔬菜种植培训,此时,仍然觉得这次的种植方案还有改进空间。

这是一次农业种菜的极致尝试。

集装箱里种蔬菜,不仅没有土壤,没有光照,还要考虑通风问题,病虫害也可能会意外发生。并且,大赛还要求生菜产量高、耗时短、口感好的高品质。

更为“苛刻”的是,这并不是不计成本的一次性实验,他们要求参赛者考虑大规模普及的问题,所以,还要尽可能降低能耗。

如果成功,这将是生菜种植以及都市农业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

2022年下半年,一群和何中立一样的博士们努力探索自己的种菜极限。

当蔬菜遇到博士

博士种蔬菜,何中立不是唯一一个。

他参加的那场初赛中,有93名青年选手,其中博士达到39人,占比近42%。最后有四支决赛入围团队,“含博率”更是高达58.3%。

“含博率”高,是因为极致条件下的种菜需要高科技。

入围决赛的队伍之一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鲍华牵头,这支团队集结了农业工程、能源利用、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农工交叉学科研究力量,阵容强大。

另一支队伍CyberFarmer团队成员是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的青年科学家。他们曾经用AI种草莓,并获得冠军。

“几乎所有参赛项目都运用了多学科交叉技术,尤其是AI的新技术应用;其次,选手普遍将创新与创业结合,关注技术推广应用的经济性和生产经营的赢利点,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评价说,这是当前农产品最需要的方向。

博士种蔬菜,何中立更不是第一个。在他之前,有多支博士团队在番茄、草莓等品种上采用高科技种植技术。

今年4月,浙江大学博士生朱常安带领的“喜柿”队入选了一场科技种番茄大赛的决赛。他们研发了一种新型轻简温室二氧化碳加富技术,在促进植株光合作用的同时,有效避免了直接施用二氧化碳但植物利用有限而导致的二次排放问题。

得益于此,该团队种出的果实品质优异,维生素、氨基酸和番茄红素含量均远超传统种植的番茄。

更早之前,2020年,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博士郑建锋也参加了一场草莓种植人机大战,他所在的AI队种出来的草莓,多项指标整体领先传统农人队。

这几次大赛结果,验证了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确能够切实有效赋能农业。

当高科技和蔬菜结合后,开出了更加新鲜的花朵。“数字化和智慧农业的创新尤为重要。技术的创新可以通过产量优化,减少供应量上的投入,弱化极端气候的消极影响,减少食物损失与浪费,对价值链产生积极的环境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助理代表张忠军这样认为。

让科技扎根土地

何中立、朱常安、郑建锋,除了都是种蔬菜的博士外,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的身份,都是拼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参赛选手。

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发起于2020年,目前举办了3届,背后是拼多多真金白银的扶持。2021年8月,以农业起家的拼多多宣布,设立100亿元农业科技专项,即“百亿农研专项”,将不以行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给农业科技从业者和劳动者更多动力。

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是“百亿农研”专项中的类别之一,此外,拼多多还举办了拼多多杯科技小院大赛、全国农业机器人大赛,全方位扶持高科技农业技术。

种植大赛的成果,目前已经落地。农研团队先后孵化出的温室种植、无土栽培、AI种植等多个前沿项目,目前已应用于辽宁、安徽和云南等地。

让技术落地也是比赛发起之初,主办方和参赛者的共同目标。番茄种植大赛上,冠军队队长徐丹就表示,此次比赛积累的算法模式,将在合作基地进行小范围商业试点,不久后希望向全国推广,让不同地区、不同设施类型的不同种植户都能受益。

我国每年约有6000—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面世,但成果的转化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美、日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70%—80%,德英法等国的转化率高达90%。

要解决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问题,关键在于科研院所和市场企业的合力而行。在这个领域,拼多多与国内各大农研团队正在努力。

今年9月,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上,三种盛放在透明器皿里的麦粒受到关注,这是由百亿农研支持,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培育的系列突破性小麦新品种。这些小麦品种在高产、优质、抗病和耐热等方面上具有突出表现。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农大753和农大761的培育解决了我国优质强筋小麦普遍存在的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抗病、品质不稳定的瓶颈问题,对我国优质麦生产及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目前这两个品种正在我国黄淮小麦主产区的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让农研产品走向大市场

用科技种出更好的农产品后,能不能大规模普及的问题正在逐渐解决。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这些农产品能不能卖出去,从而最终让农民获益。这也是困扰国内大多数农研团队的最大问题。

深耕魔芋研究30多年的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会长、西南大学魔芋研究中心主任张盛林对此深有体会。早在1979年,西南大学就发现魔芋在食品、医药保健、轻化工开发上的独特价值,并成立了国内最早的魔芋研发团队,进行魔芋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经过40余年的研究,西南大学魔芋丝、魔芋面、魔芋干、魔芋代餐粉、魔芋饮料等魔芋食品陆续面世。不过,多年来,西大魔芋食品只在西南大学校园内拥有口碑,在大众市场上却默默无闻。

2019年,西大公司登陆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线二十余种产品,向大众“出圈”销售魔芋健康产品。短短3年时间,年销售额从不足200万元快速增长至突破亿元。

“拼多多对高科技农产品给予了较大的流量倾斜,同时通过百亿补贴等举措让产品更有优势。”汤玉兰于2018年和西南大学合作魔芋上电商,她介绍,通过新电商,西大魔芋的品牌知名度得以快速打开,抢占了更多年轻人的消费市场,带来的最直观改变是企业产值直线上升,而深层次则是推动前端种植、产品研发等魔芋产业链的全面提升。

通过拼多多成为热销产品的不仅是魔芋。中国农科院研发的世壮燕麦保健片,云南农科院的美味土豆片、具有冰淇淋口感的“烟薯25”、历经19年才培育成功的“晋谷21号”……这些科技美味,2022年都通过拼多多实现了不错的销量。

成立7年来,拼多多连接了1600万农户和超8亿消费者,成为了阿里巴巴之后的第二大电商平台。如今,专注电商,重仓农业,拼多多把农业打造成自己一道护城河。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表示,如果农业科研以科研院所为主体,实际上做不强、做不大。“以企业为主体,引导科研院所共同参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未来的主流,也是当前政策支持和鼓励的模式。”

经济观察网2022年12月5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