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吕建军:完善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可增强消费者信心

新京报客户端 2022年02月22日 报道 浏览次数:

从打好种业翻身仗到种植技术的研发,从农机装备的革新到销售渠道的拓展,近年来,农业全产业链的提质增效成为越来越多的共识,甚至还有农人大胆预测,未来的农业竞争将是全产业链的竞争。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中提到“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等。

在农业全产业链的提质增效中,为什么安全追溯和监测预警受到高度关注?对此,新京报记者采访到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吕建军,他表示,今年首次把完善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将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产销对接、推动城乡互动、推进乡村振兴和助力社会治理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吕建军。受访者供图

首次提出完善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农产品安全一直是消费者首要关注的问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就要从农产品流通的全链条入手。目前,我国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吕建军介绍,截至目前,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上注册的主体已达29万多家,产地环节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实施追溯管理的规模已达50万家,产地规模以上生产主体超过10%都已经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管理中。

新京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您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吕建军: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供应链,包括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多个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是采集记录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同时,健全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我国农产品的信心、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管理水平、提高职能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提供支持。

目前,经过政府各部门和企业多年的建设积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已经有了很好的产业和技术基础,也建成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具备了整合和体系化建设的基础。今年首次把“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我认为将有助于其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产销对接、推动城乡互动、推进乡村振兴和助力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新京报: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水平如何?世界水平如何?我国的优势与劣势分别有哪些?

吕建军:当前,我国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上注册的主体已达29万多家,产地环节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实施追溯管理的规模已达50万家,产地规模以上生产主体超过10%都已经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管理中。

发达国家普遍开展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建立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技术体系和部门协作机制等,农产品追溯管理得到较大范围的应用。我国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虽然起步相对较早,但是发展比较慢,法律制度、技术标准、推广应用等方面都还比较薄弱。从实际运行来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推广应用效果不足,全程追溯应用场景不够,追溯产品的市场价值不能得到体现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进一步推进。

新京报:在您看来,完善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有哪些可行路径?

吕建军:综合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完善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还需要加快法律制度建设,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加大政府投入,推动重点品种、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切实发挥追溯管理的示范作用,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市场化机制建设上,实现对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消费终端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推动产地农产品追溯信息全面进入流通和消费领域。

从微观层面上,还需要加快农产品追溯相关科技研发与创新、应用与推广、教育与培训等工作,同时还需要研究推广国内外农产品追溯新技术、新设备、新应用等,对农产品追溯相关主体进行公共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对追溯产品的认知度,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参与追溯的积极性。

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的三个关键点

什么是农业全产业链?此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农业全产业链是指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和主体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意见》还明确指出,目前,我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但仍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

新京报:现阶段,我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状况如何?

吕建军:农业全产业链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包括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部门、组织机构及关联公司构成的有机整体。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多个鼓励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政策,许多地方积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产业化集群,各类资本业积极进军农业,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但是还不可忽视的是,农业是一个相对脆弱的产业,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变化影响很大,农业产业化水平总体来说还不够发达,且产业链组织结构分散、规模较小,未来还需要进行整合和集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新京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侧重“监测预警”是出于哪些考虑?

吕建军: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其实几年前就在农业农村部其他文件中提出来了。其背景是由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市场变化等原因,会给农产品产业链稳定性带来风险。近些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升级,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为市场流通和消费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叠加了农产品产业链的各种风险,很容易累积和放大风险,一旦出了问题,会给农产品产业链带来更大的伤害。

吕建军:农业是基础产业,农产品产业链比较长,涉及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多个产业,尤其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比较好的地方,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造成的危害会比较大,往往给地方经济带来更大冲击。所以这次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是对目前农产品产业链可能面临的风险现状进行综合研判后,提出需要对农产品全产业链进行监测和预警,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全产业链进行大数据分析和评估,在出现风险时进行预警和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保持农业全产业链的稳定性。

新京报: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方面,我国还有哪些部分要花力气提升?

吕建军: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首先是数据实时采集,如生产数据、交易和消费数据,这就需要建设足够的信息系统,推动市场交易的数字化,构建农产品生产和交易大数据系统。其次,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预测生产、交易和需求的变化,因为市场变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这需要用到多种分析和预测的方法。最后,需要对分析和预测的结果进行研判、准确判别农产品供应链的状况,及时提出应对措施。

总的来说,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有三个关键点,就是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研判、应对措施。目前,我国正在围绕重点农产品,如小麦、水稻、苹果、茶、肉鸡、禽蛋、生猪、羊、肉牛、鱼及饲料、农资等多个单品种着手建设全产业链大数据,建立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消费、贸易等环节的数据清洗挖掘和分析服务模型,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和产业损害监测预警体系。

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方面,其实是一个不断改善和提升的过程,因为预警需要先预测,比如预测风险和预测需求,预测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但是可以不断改善准确度。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涌现出许多新技术,如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农产品产量预测、消费需求预测、产销对接等技术,有效促进了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发布制度是大势所趋

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体现在农产品中十分明显,农民对价格尤为敏感,“天价白菜”“萝卜喂羊”等情况屡见不鲜。近年来,为调节经济、引导生产,相关部门做出了一些有力的举措,如农业农村部此前建立全国农产品市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健全和完善农产品信息权威发布制度。那么在此阶段,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发布制度”有何意义?

新京报:本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推动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发布制度”,对于改善农产品的供需问题、价格问题,您预测能带来多大的帮助?

吕建军:农产品价格波动是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是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一个体现。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供需信息不对称,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中间需要经过多级批发和零售等多个环节,信息距离远,价格波动、供给波动和需求波动等信息,在农产品供应链全链条上逐级放大和叠加,最终导致价格大幅波动。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过大,伤农又伤民,也就是人们俗话说的“菜贱伤农”“菜贵伤民”。

这些年,各级政府通过不同方式推进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发布制度,做了很好的尝试和制度积累,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由于农产品自身标准化程度不高、数字化不够、交易主体分散等原因,造成“推动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发布制度”速度不够快。

总体来看,“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发布制度”是大势所趋,农产品信息的精准预测和充分披露,能够有效抑制市场投机行为,这不仅对于平抑供需波动和价格波动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倒逼农业产业的数字化和标准化,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政府可以依据农产品供需信息对市场进行精准监测调控。需要注意的是,农产品市场供需问题和价格问题受到很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影响机理非常复杂,不可能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来完全消除市场波动,但是完全有可能抑制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大幅异常波动。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新京报客户端2022年2月22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