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乡村产业供给端借数字平台释放资源效益

半月谈新媒体人民号 2022年04月13日 报道 浏览次数:

2022年4月7日,由半月谈杂志社主办的“乡村振兴实践探索之‘短视频+直播’模式探讨”座谈会在京举行。

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及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围绕数字时代“短视频+直播”对乡村振兴产生的影响展开探讨。

《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要“以解放和发展数字生产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为主攻方向,着力发展乡村数字经济”。

来自福建宁德的“新农人”小田分享了用“短视频+直播”业态打开农产品销路的故事:大学毕业后回到农村,通过她的抖音电商账号记录种植菌菇日常,每月能卖出60多万包菌汤包,直接带动了300多人就业,间接帮助了困难户增收300余万元。

“主播是一个渠道,是一个销路,这个角色给‘新农人’机会,给乡村带来了更大的机遇。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运用掌握的新技术、新理念帮助家乡变得更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叶兴庆

推进乡村产业创新,首先还是要注重农产品供给保障,而数字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介入,在推动农业的传统功能转型升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叶兴庆认为抖音小田的案例展示了新的产业、新的业态背后的逻辑:一,解决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扩大了产品的交易半径、市场半径;三,将边远地区在传统流通业态下的“比较劣势”变为新业态下的“比较优势”。

叶兴庆同时指出创新能够立得住,能够推得开,能够走得远,背后有些共性的问题需要解决。除了质量与成本,增量市场很重要,“要提高乡村产业振兴的包容性,让边缘群体跟得上,是共同富裕实实在在的体现。”

巩固脱贫成果对于推动乡村振兴非常重要,这要求乡村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认为,“短视频+直播”的方式使脱贫地区产品能直接地或者更高效地实现销售,而目前这种形式在农村里面只有一部分人使用,需要带动效应。他指出,在脱贫地区和重点帮扶县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并对设备设施等给与一定的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指出,农业现代化中极为重要的一点是新一代农民的成长,如抖音电商创作者小田一般的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成为了新型农民,需要逐渐产生一种培养模式,帮助他们后续的成长。同时,他认为技术越新,对欠发达产业和欠发达地区起的作用越大。“数字农业、直播带货尤其是电商的出现,可能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弯道超车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数字鸿沟依然存在,以及农产品标准体系还需尽快建立。

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乡村,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数字安全的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孙东升研究员认为,数字经济更适合于个性化的需求,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让普通人具备了创造非同质资源,消费非同质化产品的条件;在销售农产品的同时展示了田园风光,带来了精神享受。需要指出的是非同质化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把个性化的多姿多彩地展现出来。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谭永生就直播带货促进乡村青年创业就业表达了看法。他认为,直播带货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且对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及实现就业都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他同时强调,运用“短视频+直播”进行创业,要有专业性、技术性、长效性、包容性、协同性等特质,还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包括地方政府要营造好的营商环境,对直播带货提供支持,进行培训等。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前恒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前恒赞同农产品是有异质性的观点,“吃西红柿一定是小时候自己家种的西红柿最好吃,但它的个头一定是不一样的。”他提出短视频和直播可以帮助一些地方发展小众农业,摆脱当下农业必须沿循工业化思维诸如农业要规模化、标准化才能成功的思维定式;同时可以通过“短视频+直播” 打造一个县域公共品牌,助力县域系统探索乡村振兴模式。

半月谈杂志社副总编辑孙爱东

半月谈杂志社副总编辑孙爱东参加会议并致辞。他谈到,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是一个大课题。半月谈面向基层,围绕乡村进行了系列调研,并形成了有影响的专题报道,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19年,半月谈杂志社成立了基层治理智库,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深度研究。他认为,“对乡村而言,产业供给端如何利用好数字平台与内需消费大市场的连接,充分释放资源效益,调整生产结构,是当前一个重要议题。”

半月谈新媒体人民号2022年4月13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