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焦点访谈】我们村的新能人 筑巢引凤 科技兴农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2022年05月24日 报道 浏览次数:

编者按:5月24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我们村的新能人 筑巢引凤 科技兴农》为题,报道了科技人才到农村服务乡村振兴的事迹,其中特别提到科技小院的事迹。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的节目继续关注“我们村的新能人”,我们再来看看乡村振兴中的科技人才。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的出路,无论是种地需要的好种子、好技术,还是农产品加工需要的好工艺、好设备,都需要靠科技助力。而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攻关都离不开科研能人。比如,浙江嘉兴有这样一个在集装箱里种蔬菜水果的“植物工厂”,它的领头人就是一位从荷兰学成回国的农业科技人员。

……

去年秋天,由于受罕见汛情的影响,河北小麦播种期较往年晚了一二十天,因此小麦苗情十分复杂。崔明堂既是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二年级学生,也是曲周县王庄“科技小院”的院长。不久前,他们发现地里出现了病虫害暴发的苗头。于是,崔明堂带领团队抓紧制作课件,通过网络直播第一时间向全县的种粮户传授防治病虫害的技术。这也是他主持的第12场网络直播。

第二天,县农业农村局就调来70台植保无人机,对全县41.6万亩小麦开展了“一喷三防”作业服务,有效地防控了重大病虫害。“科技小院”又打了一次漂亮仗。

河北曲周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富国说:“之前我们的技术服务,主要依靠县乡两级推广机构,面临着人员老化,知识更新不够。‘科技小院’主要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在这儿,特别是新生们,他们对新技术接受快,传播方式和手段也很丰富。”

我国拥有50多万农技推广人员,为先进适用技术在基层开花结果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农业技术的转化率都不高,很多技术被束之高阁,而与此同时农民又迫切需要新的农业技术。这该怎么办呢?“科技小院”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的张福锁院士找到曲周县农业部门,合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科技小院”,随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如今,“科技小院”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大学与地方联合创办的推广农业技术、培养农技人才的重要平台。

“科技小院”以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为班底,一个小院有三四名研究生。两年内,他们吃、住、学习、工作都在小院里,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在老师指导下边学习边实践,指导农民解决问题,同时推广农业技术。一个小院立足一个乡村,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种粮大户王志成就从“科技小院”那里学到了不少新知识。他家承包了800多亩地,但是十多年来小麦产量一直徘徊在每亩八九百斤。有了“科技小院”以后,问题终于解决了,他自己也成了“土专家”“田秀才”。

王志成说:“到2011年,我们小麦产量达到1330多斤,玉米达到1800多斤。别说我们王庄离不了,现在周边村,也都离不了‘科技小院’。”

“科技小院”不仅帮助农民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人才,让许多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成功落地。崔明堂是研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摸爬滚打,他成长了很多。

为了支持“科技小院”的工作,曲周县政府先后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还在全县建成6个“科技小院”。有了当地政府和老乡们的支持,自2009年以来,曲周“科技小院”研究、引进25项关键技术,使得全县40多万亩小麦玉米每年增产1.15亿公斤,增加农民收入2亿元以上,高产高效技术采用率从17.9%提升到了53.5%。

河北曲周县委书记孟凡雄说:“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农大师生扎根曲周,默默奉献,支持曲周在全国率先建成‘吨粮县’,科技对农业和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到72%和56%,帮助曲周培养了5000余名农技人员。”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全国性的“科技小院”网络,探索出了“零距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科技人才基础。近日,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等三部门联合发文,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助力乡村人才振兴。这标志着“科技小院”已经成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重要载体。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体制改革处处长窦鹏辉说:“通过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赚,来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送进亿万农民家。”

我国的农业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中,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才能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个过程既需要有大量的科研人才,能在关键领域进行技术攻关,也需要大量的农技推广人才,对科研成果进行推广,对农民进行培训。贯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农民技能培训的各个环节,科研成果才能从实验室抵达田间地头,转变成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能,也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抓手。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焦点访谈》2022年5月24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