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种粮越来越有信心了!”

农民日报 2022年06月03日 报道 浏览次数:

王中献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

“亩穗数43.5万,穗粒数37.4粒,千粒重44.1克,八五折后亩产609.8公斤。”日前,在河南省邓州市文渠镇李洼村智慧农业示范区的麦田内,当邓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冀洪策报出第一次预产数据时,种粮大户刘飞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刘飞是邓州市荣粮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在他看来,预产能有现在这个成绩,从种到收期间的科技保障功不可没。“去年种地的时候,下了连阴雨,地的基础不行。受墒情影响,小麦种植的是晚茬,覆盖了塑料膜。”刘飞告诉记者,“依托市农技中心和植保站的科技专家,有问题及时请教,专家们也经常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

“播前,拌种晾晒,防病防虫,增加营养;播种实行的是机械化精量播种,施肥播种一体化;为了保证苗情,播后进行镇压、化学除草;返青拔节期适量追肥,扬花灌浆期进行‘一喷三防’,根外补给营养,喷施叶面肥,增加千粒重。”谈起科学种田来,刘飞说得头头是道。

邓州市有耕地253万亩,地处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30亿斤左右,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全市现有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12名,高级农艺师40多名,在全省县级市首屈一指;各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00多人,培育农业技术骨干1000多人,农业示范户2万多户。”冀洪策说得底气十足,“农技人员经常到田间地头进行苗情、虫情、墒情等调查,能够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护措施,全市小麦平均亩产900多斤,其中粮食生产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在65%以上。”

农业科技在于平时的累积。今年1月12日,邓州市第一个“农业科技小院”成立,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农村规划设计院、自然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共建。“今后在全市不同区域,依托不同科研院校,还要再建3个‘农业科技小院’,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冀洪策说。

刘飞是邓州市“农业科技小院”的受益者之一。“我们种粮食有科技支撑,粮食的品质有保证,全部是订单生产,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以销定产,优粮优价。在收割的时候用的是大型收割机,效率高,损耗少,能够保证颗粒归仓。”刘飞说。

2017年,在邓州经营企业的刘飞看好农业发展前景。乘着邓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东风,首批流转了5000亩土地种粮食,却因不懂技术、不会管理、不善经营,第一年赔了300余万元。痛定思痛,吸取失败的教训后,刘飞开始转变经营思路,由自己的管理团队负责市场对接和农事管理,整地、播种、收割、植保等农业生产环节交由专业的农业服务组织完成。

这样一来,荣粮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虽然已经扩展至2.2万亩土地,但是经营起来却依然非常轻松。“通过集约化经营管理,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作物品质,增加了产出效益。”刘飞笑着说,“今年预计每亩增产5%到10%,让我们种粮越来越有信心了。我计划再流转1万亩土地,大干一场。”

《农民日报》2022年6月3日2版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