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大观视线 | 县校合作结硕果——走进鸡泽实验站(三)

2022年08月01日 浏览次数:

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在北京西南324公里,有一个鸡泽县,在鸡泽城西6公里,人民路与S318省道交叉口的东南角,矗立着一栋三层砖红色小楼,这里就是中国农业大学鸡泽实验站。


创造鸡泽速度的县校合作

走进实验站,“解民生之多艰 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矗立在甬道右侧,建站1年多来,已经有200多名研究生从校训前走过,在实验站开展实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座实验站的建立还有一段故事。

时间拨回到2019年11月11日,那一天,校长孙其信和时任鸡泽县委书记石磊共同见证《中国农业大学鸡泽实验站合作协议》的签署,这也标志着鸡泽实验站的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由于签署协议书是在冬天,鸡泽实验站的全面建设也定在了第二年的开春。

2020年10月30日,鸡泽实验站综合实验楼启用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很多事情都按下了暂停键。但是,鸡泽县委、县政府对实验站的支持并没有停止。在疫情缓解的3月,鸡泽实验站就已经在鸡泽县西部的黄沟村开始建设,到10月,2800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已经投入使用,首批在鸡泽实验的师生也搬进了属于自己学校的实验站居住,不仅居住条件更加便利,离试验田的距离也大幅缩短。

“县里对实验站的支持力度很大,克服了不利影响,从开工到建成只用了半年时间,创造了‘鸡泽速度’”,农学院院长、鸡泽实验站站长倪中福提起鸡泽县的支持,语气中难掩激动。

鸡泽县出资租下并无偿提供实验站使用的农田

鸡泽县对实验站的支持是不遗余力的,总投资达到3000多万元。除了综合实验楼,在楼宇方面,还出资为实验站配备了仓储两座1156平方米、两个晒场6230平方米。鸡泽县还出资从农民手中租下1000余亩土地30年的使用权,再无偿提供实验站使用。不仅如此,1000余亩农田上的水肥一体化的喷灌设施、道路机井等高标准农田相关配套设施也由鸡泽县出资配备。

那么为什么鸡泽县会如此支持实验站建设,即使在疫情期间仍不遗余力呢?这也许可以从鸡泽的自然地理条件等方面找到原因。鸡泽这一名称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春秋时,这一带地势低洼。“井丘联比,可以盈泽”,家家畜养鸡鸭,故鸡以氏泽,泽曰鸡泽。隋文帝开皇初年,鸡泽县一度改名广平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广平县为鸡泽县,从此这一地名再未改动。

农业是鸡泽县的支柱产业,在农业方面一直是以辣椒、小麦等传统的种植业为主。中国农大是中国农业教育的最高学府,有雄厚的科研力量、人才力量、资源力量。“所以说中国农大到鸡泽建立实验站,对鸡泽的农业发展,促进基层农业现代化,促进各方面提升具有重大的意义”,鸡泽县主管副县长吴建朝这样表述为什么鸡泽选择了中国农大。

对于学校和农学院来说,在鸡泽建立实验站也是正当其时。据倪中福介绍,首先学校非常希望新建一个种业研发基地,其次鸡泽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其研究成果可辐射四省,是建设重要农作物及蔬菜品种选育、中试和推广基地的典型代表性地区。加之鸡泽县的强烈意愿,实验站建设也就顺理成章了。

2019年,石磊多次到访中国农大或邀请孙其信到访鸡泽,在双方的往来中,实验站的建设也走上正轨。2020年10月30日,鸡泽实验站正式投入使用。

鸡泽为实验站垒起的景观花坛,植物组成了“中国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字样

鸡泽县对实验站的支持不只是土地和资金,还有人员上,鸡泽县政协主席董爱民就担任实验站副站长,为实验站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

为实验生活营造良好环境

走进实验站综合实验楼,迎面的墙壁上刻着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综合实验楼内景

在两侧的墙壁上,有实验站的简介和关于小麦耕种历史、技术和学校培育的主要小麦品种的介绍。

根据设计,目前实验站可以同时容纳118名师生同时住宿并开展科学实验,实验站也为老师同学提供了舒适的环境,这也得到了师生的肯定。

毕婵(右一)在操作考种仪

走进一层的磨粉室,2019级博士生毕婵正在操作考种仪。这是测定小麦品质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两位来自附近乡村的本科生协助下,毕婵会测定每一个小麦种子的千粒重、平均面积和周长等信息,这些是测定小麦种子品质非常重要的方面。

毕婵并不是第一次来鸡泽,2019年综合实验楼还没建好时毕婵就在鸡泽开展实验了。那时,她和同学们住在宾馆,往返试验田需要很长时间。综合实验楼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使用给了她很大的便利。“住宿环境好,还有饮食条件也好,感觉在这就跟在家似的”,提起实验站的条件,毕婵露出了笑容。现在,毕婵每年要至少来实验站两次,一次耕种一次收获,对于实验站她已经越来越熟悉了。

和毕婵一样对实验站感觉良好的还有袁玥和韩东。袁玥是2021级的硕士生,韩东则即将在秋季进入农学院攻读硕士生。利用暑期,袁玥和韩东来到鸡泽实验站,开展面粉品质的研究。

袁玥和韩东的研究要用到粉质仪,这是一种通过模拟和面过程,可以测定面粉品质的仪器。每天他们要进行10组左右的实验,根据面粉品质、操作手法等的不同,每次实验时间在20-30分钟左右,但是他们相当的时间却是用在清理机器上。

和过面的人都知道,干燥的面粉遇水会变得黏稠,若是再加上搅拌、揉捏的过程,面粉变成面团就更加粘稠。粉质仪既然可以模拟和面的过程,面粉变得黏稠的事情更是一样不少。为了保证下一次实验的科学精准,在两次实验中间清洗粉质仪就成了必须要做的事情。

袁玥(右)和韩东在清理粉质仪

7月11日下午,袁玥和韩东正在实验站一层的实验室里清理粉质仪,黏稠的面团要从机器配件上清洗下来本就费事,何况机器配件本身也非常沉重,记者上手掂了掂重量,少说也有500g以上。虽然配件沉重,袁玥和韩东却面色如常地进行清洗,这样的工序每天少说也要重复10遍以上。

对于从事农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实验站的工作是辛苦的,每天早上起来到晚上睡觉,一天的时间几乎都在田间或实验室度过,这时怎样缓解同学们的压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实验站期间,晚上只要有空,袁玥和韩东就会到活动室中休闲,舒缓一天紧张的神经。

张玉峰是农学院小麦研究中心的专任教师,从协议书签署开始,他就常驻鸡泽,担任鸡泽实验站站长助理,可以说他见证了鸡泽实验站的从无到有,也见证了实验站各项设施管理的逐渐完善。张玉峰在小麦研究中心已经度过了十多个年头,可以说他很知道在实验站的老师和同学需要什么。

袁玥(左)和韩东在打乒乓球

为了缓解同学们的科研压力,张玉峰在实验站配置了台球桌、乒乓球台、羽毛球场和篮球场等休闲、娱乐、运动设施。袁玥和韩东经常使用玩的台球和乒乓球只是张玉峰主持添置的诸多设备之二。

在张玉峰的主持下,实验站办公室、会议室、宿舍的家具一应俱全。除此之外,他还化身食堂管理员,师生每天吃的饭菜他都和食堂厨师商议好,并规定每天都要有肉菜,保证素菜搭配,“一定要保证学生吃好”是张玉峰的标准。

聘用村民协助修理实验站的水电煤气、清选播种,协调人员购买、维修实验器材,更不用说实验田里小麦、玉米的播种、打药、浇水、收获……可以说张玉峰在实验站的3年已经把日常管理的绝大部分事项做到了烂熟一心。他的付出,也让师生在实验站有了一个非常舒适的实验环境。

在品种选育和人员就业上收获渐丰

从2019年11月开始,鸡泽实验站已经有近3年的时间,这3年里,实验站也逐渐给鸡泽县、给中国农大带去了一些变化。

育种是一个周期相对长的领域,育成一个品种所消耗的时间经常以十年为计数单位。作为以小麦为主要育种作物的实验站,鸡泽实验站建立不到3年,就已经选育出了农大753和农大761两个品种,并在鸡泽当地通过了品种审定,“这个成效已经相当显著了”,倪中福表示。

农大753和农大761都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孙其信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

农大753是突破性超强筋、高产、多抗、广适的小麦新品种,实现了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改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河北省审定,2022年通过了河南省审定,目前已在山东、江苏、安徽引种。目前,农大753已授权隆平高科、河南金粒种业有限公司和山东农信种业有限公司在河北、河南、山东经营,累计成果转化经费1000余万元。 农大761是高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2021年通过了河北省审定并在山东进行了引种试验,预计2022年可通过山东省审定。目前,农大761已在河北、山东进行了大面积的展示和示范,田间综合表现出产量高、综合抗性好等突出特点,推广前景广阔。鸡泽实验站常务副站长、农学院教授宿振起表示,目前实验站还有十几个品种正在选育过程中,鸡泽实验站的产出将更加丰厚。

这两个品种也回馈了当地,在这个毛遂的故乡,鸡泽实验站和鸡泽当地的种子公司遂乡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把成果就地转化成生产力,助推当地企业的发展。据吴建朝介绍,2021年,鸡泽实验站选育的种子在当地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2022年将扩展到10万亩。

当地村民在清选小麦种子

不仅是小麦,戴景瑞院士团队的一部分玉米育种工作也在鸡泽展开。其他学院的老师也参与到实验站的工作中,形成合力。园艺学院任华中教授担任实验站副站长,他团队的一部分黄瓜育种工作也放在了鸡泽。此外,针对鸡泽的主要农产品辣椒,园艺学院沈火林教授也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和联系企业扩大生产。

2021年,鸡泽县入选全国科技现代化先行县,这对于这个农业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验站对鸡泽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农产品方面。由于农田劳动、种子清选和学生的实验都需要人力,实验站会临时雇用附近村民进行工作,这也为当地的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去处。

当地村民在清选小麦种子

王秀英就住在实验站所在黄沟村,经常利用农闲时间到实验站打工。对于像王秀英这样的农村妇女而言,离家近的实验站工作最适合补贴家用。每天早上8点王秀英会骑着电动车来到实验站开始一天的工作,“这里离家近,没事时我就会来干活”,王秀英表示。

张玉峰在实验站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在北京和在老家的时间,在他心里,让实验站变得更好是他的目标,“我琢磨着有经费了就把机井、围栏等都逐步更新了,还要再添置几件科学仪器,这样老师同学们做实验就更方便了”,谈起实验站的未来,张玉峰的眼睛亮了起来,“我相信实验站会越来越好的。”

相关新闻:

大观视线 | 春秋故地科技新篇——走进鸡泽实验站(一)

大观视线 | 暑期师生和农民朋友们——走进鸡泽实验站(二)


记者:刘铮

摄影:刘铮

供图:鸡泽实验站

视频制作:孟祥慈

编辑:刘铮

责编:赵竹村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