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贯彻大食物观要把握好五个重要原则

科技日报 2022年08月17日 报道 浏览次数:

【研习科技创新重要论述】

高旺盛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联组会时发表了关于树立大食物观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新时期大食物观的核心理念与发展方向,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营养健康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指导意义。在贯彻落实大食物观的实践中,要准确理解理论内涵,科学实施,防止走向“误区”,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好5个重要原则。

  一、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是贯彻大食物观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从食物需求侧来看,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消费需求是吃饱肚子,在此基础上才能追求吃得更好或者吃得健康。大宗粮食作物的安全供给是大食物观的核心基础,没有大宗粮食作物的安全供给,推进大食物观就是“空中楼阁”。我国14多亿人口,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食、9.8万吨食用油、192万吨蔬菜和23万吨肉。预测到2035年我国玉米、大豆消费总量分别将比2020年增长16%和9%,肉类、禽蛋、奶制品、水产消费预计分别增长24.7%、10.4%、32.6%和10.0%。因此,在贯彻落实大食物观的实践中,要坚决防止可能出现的忽视大宗粮食的倾向,必须把确保粮食持续稳定供给作为首要任务,要坚决遏制农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在守住耕地粮田“主战场”的基础上,科学有序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

  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贯彻大食物观的根本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上讲,落实大食物观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规律与生态平衡规律,构建食物生产力与生态系统资源承载力平衡的大食物体系。目前,我国人均耕地资源仅1.1亩,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且地区分布极不均衡。而我国化肥消耗量占世界的25%、农药消耗量占世界的30%。每年产生的秸秆、畜牧粪便等农业有机废弃物超过40亿吨。全国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因此,贯彻落实大食物观,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避免走向大食物就是“大开荒”“大开发”的误区,要坚持在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不可逾越的前提下,深入研究森林、草原、湖海、沙漠等适宜开发食物资源潜力与生态化开发路径。

  三、追求人民生命健康是贯彻大食物观的核心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食物生产涉及千家万户的“米袋子”“菜篮子”“油罐子”和“肉坛子”,食物供给的最高目标就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美味佳肴和健康长寿的各种需要。目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总体上进入了更加多样、更加营养、更加安全的新阶段,居民的食物营养结构以及每日能量、脂肪、蛋白质和动物性蛋白的总摄入量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动物脂肪量、动物性蛋白量仍远低于发达国家。面向未来食物消费需求变化趋势,传统的食物供给体系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生命健康的迫切需要,必须全方位、多途径开发多元化食物资源,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四、强化科技支撑能力是贯彻大食物观的根本出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时代,农业科技呈现出基因化、数字化、绿色化、营养化新特征,对我国农业科技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科学开发大食物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必须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要调整科技领域布局,加强大食物领域的科技创新布局,要注重培育大食物生产所需多元化、特色化、功能化的新品种,突破山水林田湖草沙不同场景下健康食物资源的挖掘利用技术,突破未来人工合成新兴食品开发技术,深度开发“森林食物”“草原食物”“海洋食物”“沙漠食物”等食物资源。

  五、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是贯彻大食物观的重要保障

  食物安全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科技、政策、体制等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大食物观的贯彻落实提供重要保障。建议国家要研究国家大食物发展规划,提出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大食物生产结构和大食物开发区域布局;进一步完善传统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与新型食物资源开发相结合的大食物支持保护政策;进一步研究耕地保护政策与非耕地资源食物开发利用相结合的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政策;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大食物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院院长、教授)

《科技日报》2022年8月17日1版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