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研究生社会实践团队与云南古生村党支部开展“喜迎二十大”共建活动

2022年08月04日 浏览次数: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三农和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引领广大研究生沿着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考察调研的农村足迹,从中看变化、说感受、谈体会,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学党史、办实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决定组织开展2022年“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 在乡村振兴舞台受教育做贡献”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各培养单位、博士宣讲团、党员骨干班等自主申报和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与校级研究生实践基地对接,确定将派出实践团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山东济南市、陕西省延安市、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宁夏石嘴山市、贵州省毕节市等实践地点开展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并对实践开展情况持续进行系列专题报道。

7月20日,我校派出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践团由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尹蛟带队,并特邀翁雨晴、杨梦妍两名青年教师随队指导。

据悉,研究生实践团队由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专业2020级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马宇浩担任队长,由来自资源与环境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周亚岚、高振、唐嘉怡、权晗、张菁菁等6名研究生共同参与。7月23日,实践团与古生村党支部开展联合共建,举办“喜迎二十大”联学联讲活动。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与古生村党支部共同学党史、看变化、悟思想、谈体会、做贡献,老中青三代党员共话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

支部共建合照

沿足迹,做贡献,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暑期实践团成员首先围绕生态保护和智慧农业两方面开展宣讲。

马宇浩以“看记得住的乡愁”为主题进行宣讲。他表示,古乡村的乡愁不仅仅是对美景的留恋,还有农大学子与村民并肩作战,治理洱海环境的情感乡愁。宣讲以古生村目前的生态治理现状入手,向村民们科普为什么要这样进行环境治理以及如何最终实现环境治理,加深了村民对于乡村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解和支持。

高振讲述了应用智慧农业和信息化技术能够从哪些方面为洱海的生态治理和乡村振兴做出贡献。他援引实例围绕“粮食的故事”展开,讲述了在当前面临严峻的粮食危机的情况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阐述了如何利用智慧农业和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来打破困局,确保粮食丰收,更高效地助力乡村振兴。

左:队长马宇浩进行宣讲 右:队员高振进行宣讲

学思想,谈体会,传承红色基因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为迎接这次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十分重要的大会,实践团成员代表聚焦三农主题进行了党史学习专题宣讲。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点线面”工作小组成员、2022级硕士新生陈凌金以《喜迎二十大——三农篇》为主题,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习近平同志论“三农”、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三个部分分享了党的一百年光辉历程和习近平总书记“三农”语录部分内容。她表示,作为一名研究生,要不断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立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志,担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的大任,在农村广阔的舞台、在农业希望的田野、在农民互动的课堂中,锻造学农、知农、爱农的情怀,提升学农、强农、兴农的本领。

看变化,听感受,感悟乡村振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保证基层乡村民生福祉持续向好发展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最大的牵挂。古生村村民代表、古生村科技小院校外导师何利成讲述了自身从取消机动渔船和自建鱼塘,到客栈关停整顿和部分拆除,再到如今搞起绿色有机种植的近十年来经历。从最初对保护洱海做出如此大牺牲的不理解,到带头进行客栈和餐饮改造,虽历经坎坷心酸,但他一直无怨无悔地坚持参与洱海保护治理。他说:“为了保护洱海母亲湖,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做这些都值得!”

古生村村民代表何利成进行分享交流

面对洱海保护七年来发生的变化,生态廊道全面贯通,湖边湿地、滩涂恢复生机,何利成高兴地说,现在洱海水清澈了,洱海流域的农田也种上了绿色有机产品,现在我们也种出了洱海留香大米,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来我家尝一尝我亲手种的生态大米。

何利成寄语广大农业高校学子:希望你们能够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服务三农,为古生村乡村振兴和洱海生态保护做出实际贡献。

实践团队成员感受

久久为功守护玉洱银苍。自2022年4月24日有幸来到大理,参与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面源污染平台相关科研课题工作,至今已三月有余。说来惭愧,我来农大数年的求学生涯,大多是呆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并未真正体验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也未曾与农户真正吃住同行切实感受他们的所需所求,不曾真正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在古生村,真真切切感受到村民的古朴民风与善良热情,也亲身体会到我们研究生给他们思想生活上带来的些许蜕变。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可以真正脚踏实地的为洱海保护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这是我们在校园里所体验不到的莫大成就。正如张福锁院士所说:“实践证明,学生们的科研水平既能顶天,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也能立地,在田野中书写‘青春答卷’,把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

——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2019级博士生周亚岚

走进古生,参加大理小诗会,聆听积淀了深厚历史文化的诗词,诗词中盛满了人们对故土的情感,百年乡愁在此得以驻足,文化传承与思想的交流也在此得到延续,我对古生村深厚的乡愁文化底蕴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走访李德昌家中,苍山洱海,绿水青山,古色古香的白族村落建筑,热闹的民俗火把节,还保留着人间烟火的温暖,让我感觉像是到了另一种兴味的桃园之家。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和实践团队共同来到古生村,怀揣初心和梦想,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对古生村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作为农科学子我们更应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为祖国的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资源与环境学院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

2021级科技小院班硕士张菁菁

本次共建入党积极分子何利成同志讲述了他的入党故事,他提到保护洱海母亲河的初心到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让我倍感振奋。青年朝气蓬勃,孕育无限希望。作为农大学子,我们要将所学知识真正植于祖国大地,把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转化为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经验和动力,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青年答卷。

——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2022级硕士唐嘉悦

此次“喜迎二十大”联学联讲活动以青年党员对话老党员,面对面交流沟通学习的形式进行,使青年党员对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三农”工作、乡村振兴和洱海保护等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入、透彻。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对话中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在变化中感受到党的关怀,在宣讲中承担青年党员的责任和使命。解民生之多艰,向着下一程,再出发!

古生村党支部全体党员、中国农业大学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点线面”工作小组全体成员,共计5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供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供图: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编辑:孟祥慈

责编:赵竹村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