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高温日数屡创纪录,背后原因与它密切相关

澎湃 2022年08月05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评估,从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热浪事件综合强度目前已位列1961年以来第3强,仅次于2013年和2017年。而夏季的另一副面孔则是持续性降雨灾害,在全球变暖、极端天气频发多发的背景下,怎样帮助城市和农村提高巨灾风险防范能力,成为一大难题。

干旱与高温、暴雨与洪水,极端天气为何逐年频发?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人类安全?澎湃问吧邀请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孔锋,聊聊城市如何应对极端天气。“火炉模式”与全球变暖

@子非鱼啊:为什么今年全球极端高热?

孔锋:与气候变暖有关系。科学研究发现当全球变暖后极端事件就会增加(包括极端冷事件和极端暖事件)。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就是:我们用锅煮水,当加热时水温升高,水面沸腾,甚至会有水滴跳起来。今年全球极端高温既有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变暖影响,也有气候环流的影响,在中国就是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同时全球城市区域,甚至乡村区域的不透水面越来越多,城市热岛效应也加剧了高温热浪。

@泫幻冰雪:极端天气在未来会更频繁地出现吗?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还是地球自身的调节?

孔锋:是的。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未来全球变暖会进一步发展,极端天气事件也会进一步加剧。这主要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排放温室气温导致的。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表明,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了全球变暖问题。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至少200万年来的最高点;北极海冰面积是至少过去1000年来最低值;升温的速度是至少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海平面上升幅度是至少过去3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

2022年6月1日-8月2日全国高温日数距平(单位:天)

@柒星:如果关闭大量空调,城市能降温吗?人类会适应这种气候吗?

孔锋:城市高温热浪是城市特殊的景观、人类活动和极端气候共同导致的。空调的使用在一定程度加剧了户外温度,但是高温热浪更多的还是受到极端气候和城市大环境的影响。因此,关闭大量空调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人类正在采取相关的措施适应气候,例如植树造林、碳中和措施等等。适应和减缓是人类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两种主要方式。未来碳中和会催生一大批新的业态和技术出现,相信未来科技减灾会更好,人类的明天也会更好,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暴雨洪涝能预防吗

@澎湃网友UvYbqu:一般汛期在每年的几月份?今年是否还未到?

孔锋:不同地区不太一样。我们国家一般是在5到10月。南方地方比如华南前汛期一般也会在4月下旬开始。2022年华南前汛期提前了很多。北方地区一般会说主汛期,我们经常说七下八上的主汛期,就是7月15日-8月15日之间。

@Frajka:当洪涝来临时,城市有哪些应急性的排水手段?会增加排水口吗?

孔锋:结合国际上的一些实践经验来看,主要的排水手段有:城市管道排水(小排水系统)、河道排水、大排水系统(我们国家目前较少,日本较多)、下沉式基础设施储水(下沉式广场、停车场)等。还有就是在低洼地区或下沉式立交桥配备的抽水设备。

@Aquirus小瓶子:现在大多有极端暴雨预警,但为什么城市内涝还是没法避免?

孔锋:暴雨预警是防范暴雨洪涝的一种手段,但是目前来看,我们国家多数地区的排水标准不够。我们国家把24小时降雨50mm以上称为暴雨。但50mm水量在24小时内平均地下下来,和一小时内下下来,两者强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对排水的压力也不一样。我们的排水设施很多都于上个世纪完成,目前气候虽然变化,但很多地方依然延续旧的标准,没有配套改进措施,就容易内涝。

2022年6月10日,南宁遭遇强降雨,市民驾车从清川立交桥底的积水路段经过。人民视觉  图

@神雕侠侣小机灵:南方城市是不是相对而言,比北方城市在应对气候风险方面更从容?

孔锋:这也不一定。因为气候风险具有多样性特征。南方地区在应对暴雨洪涝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方面南方城市遭受台风暴雨和其他类型暴雨的频率多,且南方暴雨频次更多,因此南方在防范暴雨洪涝灾害方面的基础建设相对好一点,比如排水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南方经济较为发达,为其应对气候风险也提供了较好的资金支撑。北方城市暴雨的脾气更“暴”,下的集中且强度大。但北方在抗御寒潮冰冻等灾害方面具有经验,南方则少。

@YixiuWu:如果未来的城市面临越来越频繁的洪水暴雨的话,我们在设计和规划新的城市项目的时候,应该怎样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呢?

孔锋 :我们可能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防御工作:一是规划中要评估风险,对于高风险区要规避建设或生产活动。二是对于已经在高风险区的要加强设防,强制购买保险。

@澎湃网友UvYbqu:山村地区怎样避免暴雨导致的山体滑坡、泥石流?

孔锋:山村地形特殊,孕灾环境复杂且不稳定性突出,山洪和崩滑流灾害突出。应对这些灾害首先要加强监测,国家应布局灾害监测设备。其次要退出高风险区的生产活动和建设。再次要加强加强群防群策机制,发挥群众的灾害上报。最后要加强基层村级的减灾应对管理措施。

全球性气候危机何解

@薄荷蛋壳:中国算是受气候变暖影响较大的国家吗?还有哪些国家,这几年极端气候更为明显?

孔锋:是的,我国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这些年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季风影响的地区和热带比较显著。海洋小岛国家面临生存危机。@柒星:人类会逐渐适应极端气候吗?

孔锋:人类正在采取相关的措施适应气候,例如植树造林、碳中和措施等等。适应和减缓是人类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两种主要方式。未来碳中和会催生一大批新的业态和技术出现,相信未来科技减灾会更好,人类的明天也会更好,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澎湃网友7RvQnm:我理解的人类发展与气候变化,一直是矛与盾的关系。核心就是保持这种关系的平衡。而现在我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对维持这个关系平衡所付出的代价,会不会因为其他国家的不负责任或能力所限,从而导致付出没有回报或回报不对等的状况?

孔锋:这个问题很好,而且是全世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难题。有的国家愿意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多付出,例如海洋小岛国家与中国。有的国家可能因气候变化会获得一定的好处。所以我们说气候变化具有多样性,但是从长期来看气候变化带来的是消极的影响,甚至会对当前的生产格局、制度系统产生巨大影响。

我们目前还未得到全世界的共识。气候谈判就是谈大家如何承担减排任务,大家如何出资应对,大家如何制定应对路线图。包括谁承担得多、谁承担得少,这也是世界各国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

澎湃2022年8月5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