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非凡十年 | 科研的“辛苦指数”连着老百姓“幸福指数”,撑起“国之重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大学事业发展述评之四

2022年09月23日 浏览次数: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根据教育系统“非凡十年 我的教育故事”宣传教育活动的部署,我校举办“非凡十年 农大篇章”主题展。我们特编发系列述评和农大故事,讲好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的农大故事,解读农大人的爱国奋斗密码,擦亮赤诚红、厚土金、生命绿文化品牌,激发奋斗精神、凝聚拼搏力量,引领广大师生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未来重要战略机遇期要赢得主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关键在于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大学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中担负着重大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推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十年来,中国农业大学致力于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瞄准农业绿色发展、生物育种、黑土地保护、低蛋白日粮、食品安全快检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计划,落地一批国家科研重大设施,打造农业科技领域的“国之重器”,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的殷切嘱托。

心怀“国之大者”,不觉科研辛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2018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广大师生顶天立地、辛辛苦苦做科研,为的就是老百姓的幸福。快马加鞭未下鞍,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创新捷报频传——

2020年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吉林省考察。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李保国教授“黑土地保护利用‘梨树模式’推广与应用”、李伟教授“果蔬采摘机器人”、田见晖教授“母猪定时输精批次生产技术”、徐明良教授“玉米抗病分子育种”、杨富裕教授“新型蛋白饲草资源开发与自主知识产权青贮菌剂创制”、廖小军教授“野外自热食品品质提升与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六项成果入选“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获得各界高度认可。

2021年10月27日,中国农大种业科技创新论坛举行

2021年10月27日,中国农业大学种业科技创新论坛召开,“种业科技创新十大专项行动”正式发布,重点围绕农作物、畜禽、园艺、草业等种业重大需求,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打造种业战略科技力量,抢占国际生物育种制高点,引领种业创新与发展,服务国家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农学院赖锦盛教授

“不与农学结合的生物技术就不是真正的生物技术。”2021年,赖锦盛教授团队自主开发的两把属于中国的“基因剪刀”——Cas12i和Cas12j获得专利授权,弥补了我国在基因编辑核心工具领域的技术空白,一举打破国外对该项技术的垄断。

“沃德158”、“沃德188”证书颁发,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杨宁教授(左3)

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和思玛特(北京)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培育“沃德188” “沃德158”等白羽肉鸡品种,突破白羽肉鸡核心种源“卡脖子”技术瓶颈,打破了国际育种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垄断,开启我国肉鸡产业种源自主的新时代。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吴才聪领取“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推进贡献奖”

在“北斗精准农业应用”重大项目的助力下,全国北斗农机远程监测终端推广接近40万台,北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推广约2.5万台套,国产化率超过95%,彻底打破了国外垄断,首次在我国实现了单项精准农业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学校获得 “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推进贡献奖”。

……

十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项58项,其中牵头25项,牵头国家重点研发项目31项,列全国高校第12位;横向科研合同经费近26亿元省部级奖励342项,其中牵头149项;授权专利6093项,其中授权国际专利60项;50多项高水平政策研究报告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

打造“国之重器”,更好服务人民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会上专门强调了创新平台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科学调配优势资源,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

这十年,中国农业大学基础条件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新增省部级及以上平台63个,总数达132个。其中,学校获批建设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和河北曲周农业绿色发展国家野外站,加上沽源国家野外观测站,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野外观测站;

教育部分子设计育种前沿科学中心揭牌

学校获批建设成立教育部分子设计育种前沿科学中心,聚焦重要经济性状遗传基础、环境适应性的分子基础和农业生物分子设计育种3个基础前沿研究,以玉米、小麦、生猪、蛋鸡等为主要研究对象,致力于破解分子设计育种基础前沿问题,攻克种源卡脖子技术瓶颈,实现高产优质和环境友好型新品种的精准培育,为打赢种业翻身仗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作物分子育种创新中心开工建设

学校建设作物分子育种创新中心,主要针对玉米、小麦、棉花三大作物,兼顾旱地作物和蔬菜,构建国家级农作物育种创新基地,形成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应用推广的种业全产业链创新体系,将为国家种业创新和种子“芯片”提供科技支撑;

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项目航拍图

“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是我国“十二五”时期优先安排的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主要目的是开展大型模式动物表型性状的精确测定和遗传研究,解析生命规律,为疾病治疗、医药研发、动物育种等领域提供重大平台支撑,设施中由中国农业大学承建的猪设施,是全球首个对猪表型与遗传进行全尺度研究的世界一流设施;

……

创新条件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野外台站、各类创新平台等等,还包括设备资源和创新人才资源,十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在全国农业高校中处于引领地位,在全国高校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正是在这样一个优势基础上,学校不断产生出更有质量、更具分量的科技成果。

调动“千军万马”,激发创新活力

2018年3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是推进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要遵循科技人才发展和科研规律,统筹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门类,科学设立评价目标、指标、方法,发挥好评价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要求高校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最高追求,坚持战略引领、组织创新、深度融合、系统推进的指导原则,要在继续充分发挥好自由探索基础研究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持续开展高水平自由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加快变革高校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强化有组织科研,更好服务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紧迫需求,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这十年,中国农业大学努力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工作生活环境——

学校着力深化科技管理改革,出台强化科技创新指导性文件,推动科研组织模式改革;聚焦种业、耕地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编制学校“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做好科技创新顶层设计;构建“制度建设+宣传教育+监督检查+联合惩戒”的科研活动廉洁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强化法人主体责任,推动多部门协同。

《中国农业大学关于深化科技创新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国农业大学科研违约尽职免责和失职追责暂行规定》等政策相继出台,强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加强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行科研分类评价改革……学校努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藩篱,激发全体教师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营造出良好的创新环境。

十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校师生在幅员辽阔的大地上大展拳脚,在干事创业的舞台上奋勇登攀。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中国农业大学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提前谋划,主动作为,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中奋勇争先,作出应有贡献!

记者:姜萍萍

参考资料:人民网 《瞭望》

编辑:马文哲

责编:赵竹村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