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新电商迎“丰收节” 助力农产品产业升级

中国经济网 2022年09月27日 报道 浏览次数:

金秋九月,果实飘香。9月23日,我们迎来了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近年,农产品“上行”渠道不断畅通,农业与互联网的联系日益密切。直播带货、线上专区、百亿补贴……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各式各样的时令农产品通过线上渠道,从原产地直连消费者。

随着国内电商在农产品领域的深耕,越来越多的农人、“新农人”着实感受到互联网为传统农业带来的改变。同时,“新农人”在新电商模式的带动下,积极创新,从种植源头开始,到采集、包装、品控、销售、物流配送等每个环节进行升级,迎合当下市场发展的需求。而农产品“上行”的背后,是一个个农业产区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样本。

校企合作研发高科技农产品亮相丰收节

近年,不仅从销售侧助农、兴农,在研发侧,新电商平台也加码投入,助力国内高校科研团队实现育种突破。

9月23日,在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的北京会场,中国农业大学与拼多多共同搭建的“小麦展台”首次展出了三种“农研小麦”。据介绍,这些麦粒是由平台百亿元农研专项提供支持,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培育的系列突破性小麦新品种。这些小麦品种在高产、优质、抗病和耐热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

中国农业大学相关专家表示,小麦研究中心围绕优质小麦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前沿探索,升级改造生物育种关键技术,并与常规育种技术有机融合,培育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最新审定的小麦品种“农大753”和“农大761”实现了品质和产量的协同改良,其产量较普通品种增产5%~10%,且品质达到了强筋的标准。

据了解,“农大753”和“农大761”的培育对我国优质麦生产及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去年,拼多多宣布正式设立100亿元农业科技专项,旨在面向农业及乡村的重大需求,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科技普惠。

入局电商 升级物流 打造梅州蜜柚“大IP”

柚子是中秋佳节的传统食品之一。作为广东柚子最大的产区梅州,每年中秋前的一个多月,梅州梅县区松口镇的柚子抢“鲜”上市,数亿斤蜜柚从这里发出,来到珠三角、全国各地,甚至出口至欧洲市场。

然而,受松口镇蜜柚成熟时间影响,当地蜜柚真正销售的时间很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蜜柚卖得更快更好,尽量提升农户的利润空间?据梅州农业农村局统计,今年,梅州柚种植面积65万亩,总产量95万吨。梅州柚返乡的“果二代”们加速触网,将新电商平台视作柚子转型升级的推动器,改造种植端、物流等产业链各环节,打造农货IP,助力梅州柚“出圈”。

李建元是梅县区松口镇下辖41个村和5个居委会中少有的“90后”村干部。两年多前,他从广州返乡照顾奶奶,并接手家中柚子园,成为一名“新农人”。经过一段时间深入调研松口蜜柚销售状况后,李建元重新审视整个产业链。作为与互联网共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李建元首先打算尝试引入专业的电商团队。

其时,李建元“碰上”了来松口镇采购蜜柚的聂焕辉,后者本身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各地农货,为了挖掘地标农产品和优质农货,近年来,聂焕辉会按照不同的季节前往农产品原产地的核心产区进货。双方合作后,李建元就负责提供打包、物流等服务,聂焕辉的团队则派一至两人找货、发货。据了解,今年8月底上线蜜柚后,聂焕辉的店铺进入了拼多多平台的百亿补贴频道,日订单量从最初的2000单上升至5000多单,且广东省外订单占比达40%。

“我最初的目标是吸引专业团队的电商商家来松口,带动梅州柚出圈,走向全国。”李建元说。然而,在进驻了电商平台,蜜柚线上知名度逐渐打开后,他发现了新的问题——物流。梅县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责任人表示,“物流成本是蜜柚转型升级,以及拓展线上渠道的一大限制”。为解决物流问题,李建元立马开始寻找新方法。今年柚子上市前,李建元前往梅州与各大快递企业的区域负责人沟通价格,建立数据库,并在梅县金柚产业园内成立了乡村振兴云商物流统仓。“我们从数据库内为柚农匹配价格最优快递。”李建元称,柚农发货量越大,越有机会争取到优惠价格。在他的经验看来,农产品上行,微商订单固然是一部分,但用户量和农产品流量大的电商平台,更有助于梅州柚子真正“走出去”,带动当地农户致富。

广大“新农人”透过近年农产品电商的销售趋势发现,消费者对品质好、品牌响的地标农产品认可度越来越高,网购时关注发货地,还能吃出差别。为提高复购率、保证农产品质素,原产地搭建供应链成为关键。

迁西板栗借力新电商成为“致富果”

新电商带动农产品“上行”,不仅让多地优质农产品成功“出圈”,销量迅速增长,更让原产地实现产业升级,为农户们创业增收打开新的空间。

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河北迁西板栗入选拼多多平台的“多多丰收馆”。迁西板栗触网之路包含了许多迁西人的努力与尝试,“80后”的郭忠良就是其中之一。

2008年之前,郭忠良的父亲一直打理家里的板栗生意,代收、批发,主要给炒货店配送。从华北科技学院毕业的郭忠良就在这一年回家接过家里的板栗生意。刚开始,郭忠良在昆明开了一家板栗小炒店,后来开到了攀枝花、成都,一做就是两年。然而,就在这一路 “奔波”之中,他发现运送板栗的时效性是这门生意的关键。“运第一批板栗时没用冷藏车,结果整整一车货‘烧包’了。本应两天运到,实际用了四天,温度太高,栗子坏了。损失惨重”, 郭忠良发现,“我们当时的痛点是全部板栗订单都从迁西产地发货,到客户手里需要四到五天,时效跟不上”。为此,2012年郭忠良主导的迁西县新安板栗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并在全国逐步建设大仓,目标是把物流问题彻底解决。目前,合作社先后在昆明、成都、西安、无锡、长沙等地建立仓库,基本能实现24小时送达全国各地。

增建物流仓储、做大线上批发业务的同时,郭忠良开始思考如何让更多消费者尝到来自原产地的迁西板栗。答案是开拓零售业务。经过一番调研后,2020年郭忠良在成都组建了零售团队,并专攻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他观察到,如今在新电商销售农产品,已不是随意开个网店就能做大,品控和价格都需要优质的货源和供应链做支撑。

初期,平台活动他都会参与,秒杀、万人团、农货节、百亿补贴……“只要顾客买过我们的产品,我就有信心把他们留住。”受益于平台活动带来的流量,仅用半年时间,其网店的销量就追赶上去了。郭忠良看来,打通零售后,迁西板栗的全产业链闭环已完成——从产地到全国,从批发到零售,从线下到线上,家乡的板栗“出村”再也没有了障碍,“零售做起来后,我对其它环节也更有底气了”。

这位“80后”“新农人”的拼多多店铺淡季日均销量超过600单,在多多买菜平台日销量达6000~8000单。整个新安板栗合作社一个月出货量400多吨。据估算,合作社每年可以获得三百多万元的净利润。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合作社拥有社员近200户,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家庭组占整个社员的1/3,每天的收购量100吨以上,合作社社内日常作业的工人近30人,上市季近百人。

中国经济网2022年9月27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