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党建兴村” 缙云乡村振兴纪实

中国社区报微信公众号 2023年01月10日 报道 浏览次数:

原编者按

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就是要坚持党管农村,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近年来,浙江省缙云县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红色根脉强基”和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等部署要求,出台了美丽乡村总体规划、实施意见、行动纲要、考核办法、激励帮扶措施等,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乡村建设政策体系,打造了“党建兴村”的缙云样板。

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缙云县善于利用古建筑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为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浙江省缙云县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坚持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推进乡村内部多重系统协调。

在“蓝天行动”“碧水行动”“净土行动”“清废行动”等一系列环境整治行动中,缙云县多方力量齐头并进、串珠成线、形成合力,协同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无废农村”“零碳乡村”,扮靓缙云形象。

以党员带头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三溪乡三溪村位于缙云县东部,是三溪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由原来的东雅宅、后吴、井南合并而成。现有人口3800余人,35个村民小组,150余名党员,下设四个党支部。

在发展的道路上,三溪村村“两委”坚持做好党建工作,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党员带头筹智、筹服务、筹治理。通过村级党组织引领和党员带头,三溪村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并在推行厕所革命过程中探索出了农村公厕管理“所长制”,推进农村星级公厕创建,树立模范标杆。在创建“洁美乡村”的过程中,三溪村以整治母亲河——龙溪“脏乱差”为突破口,以党员带头,清理龙溪一侧乱搭乱建形成的猪栏、棚舍和村民附属用房等170多处。

为了实现“三大革命”的标准化建设和长效化管理,三溪村还实施了城乡一体的人居环境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和全域洁净成效管护机制,致力于变“一时美”为“持久美”。现在的三溪村,由内向外呈现出龙溪蜿蜒、林木葱翠、风景秀丽的小盆地景观,村内清洁美丽,先后获评“革命老区现代化建设示范村”“诗画浙江十大美丽乡村”“省级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以引进项目制推动乡村生态善治

缙云县开展技术培训

缙云县实行了以重点项目为抓手的乡村振兴工作模式——“项目进村”。“项目进村”的核心理念是“以干得助”,即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激励村民及企业等齐心协力建设项目,同时制定项目实施评价机制,对项目完成度高的给予一定奖励,在此基础上还会额外给予财政补贴。缙云县高度重视党委对“项目进村”的领导,通过完善明确的体系化机制,将具体项目下放,实现资金及资源的下沉。

目前,缙云县已整理出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清单,其中“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已扩展至全域,发展至十六个,总投资62.67万元。三溪村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项目也已扩展到十几个,通过设立缙云环卫基地、缙云县生活垃圾回收交易市场、壶镇生活垃圾分拣中心等,有效实现了资源下沉,明显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农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党建+”激发乡村治理活力

缙云县笕川村实施善治六法

缙云县保护古村落,发展乡村旅游

浙江省缙云县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共谋发展合力,通过“党建+乡贤”“党建+众筹”等方式,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振兴机制,引导党员带头参与基层治理,让每一个党员都成为乡村建设中的一面红旗,增添乡村振兴动能。

“党建+乡贤”

共商共建促发展

为了鼓励和引导青年、乡贤及其他人才回村,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振兴机制,缙云县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活动,举办推乡贤、颂乡贤、学乡贤活动,以建制村为单位组建乡贤理事会,因地制宜建设乡贤馆、乡贤廊、乡贤窗、乡贤墙等,让乡贤参与基层民主协商、矛盾纠纷调解等,推广“村民说事”“乡贤理事”等有效做法,拓宽村民参与乡村社会治理路径,真正做到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实现广大农民当家作主。

该县三溪村乡贤资源丰富,自2010年成立三溪人创业联谊会,2014年成立乡村文明促进会之后,在全县率先成立三溪村乡贤联谊会,建设乡贤馆,完善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乡贤联谊机制。从政策咨询会、乡贤协调会到乡贤论坛,成功将“党建+乡贤”理念贯穿于村级大小事务中。多年来,三溪村共吸引70多名外出乡贤回归,参与议事咨询投资,探索形成“共商共建共享发挥乡贤力量”的机制。为了让乡贤更加充分地参与村庄治理,三溪村成立“和事佬”“闲事哥”两个以退休老干部为主体的乡贤调解队伍,发挥乡贤作用成功化解矛盾,实现村美民富人和谐。

“党建+众筹”

筹资筹智共治理

缙云县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鼓励通过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支持其优先承担财政资金项目,坚持在县、乡镇两级党委的领导下,畅通城市优质要素资源“上山下乡”通道,解决启动资金、人才短缺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为解决资金短板问题,缙云县三溪乡三溪村通过“党建+众筹”的方式,鼓励村民、村集体、社会各界人士以众筹、入股等形式参与乡村建设项目,全村共筹集美丽建设资金200余万元。为解决人才不足问题,三溪乡搭建乡村经营平台,引培乡村职业经理人、乡村运营师等新型经营人才,鼓励支持专业运营公司或团队参与景区村庄经营,同时设立“党员美丽助理岗”,全村140余名党员分别认领“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花样村庄”等助理岗位,以党员带头参与基层治理。以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发动全民力量,召开了乡贤座谈会、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乡村联席会等,号召村民齐心协力共建乡村,达成多方共治局面,形成乡村治理合力,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缙云县还稳步开展“善治示范村”创建,即在坚持党建引领的基础上,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贤治“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争创省级善治示范村,奋力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优化乡村旅游

构建“红绿融合”发展格局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浙江省缙云县以发展红色旅游为主题,积极做好“红绿融合”发展,让红色文化成为引领发展的旗帜,让绿色资源成为助推百姓致富的钥匙。

立足自身资源

走好生态价值转换道路

缙云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瞄准旅游业定位,走好生态价值转换道路,在不同乡镇打造不同“党建品牌”:前路乡立足温泉康养,大力推进地下热水项目开发,打响“水韵前路”品牌;仙都乡弘扬传统文化,依托黄帝茶园,打造精品“党员先锋林”……

为推进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缙云县全面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创新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念,将具有生态价值增值潜力的地块作为生态补偿用地后备资源,健全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和基于“生态占补平衡”的市场机制。同时,拓宽生态产品产业化实现路径,推进县、乡镇两级“两山公司”建设,推广应用“生态贷”“两山贷”“信易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

在挖掘生态资源基础上,缙云县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力度,发挥缙云革命老区的独特优势,充分用好中共缙云县委一大会址、黄弄坑浙东革命游击根据地等红色教学点和党性教育基地,融合建党精神与浙西南革命精神,推动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如三溪村以开展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为契机,投入资金近150万元,重点建设丽金台温边境革命纪念馆,将其打造成为党性教育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程参观、一次誓言、一堂党课、一杯初心茶、一次与乡贤相约、一条红军路、一餐红军饭、一心共建”等八个“一”红色教育培训清单,短短2个月内就吸引了210多批次、4000多人次游客前来参观。

缙云县还在仙都、大洋、胡源、大源等地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依托中共处属特委领导机关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做强红色教育品牌,提升缙云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带动红旅文化产业欣欣向荣。

优化旅游发展格局

坚持高端化精品化发展

缙云县坚持高端化发展思路,打造了5条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带,分别是括苍新韵共同富裕先行乡村振兴示范带、田园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南乡红色乡村振兴示范带、茶果飘香乡村振兴示范带、绿色蓄能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推动“风景美”向“共富美”转变,缙云县整合了前路温泉康养项目、三溪越野露营乡风休闲项目、壶镇星级酒店等项目,谋划建设整体片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促进示范带和项目区的资源集成整合。

除了坚持高端化“建点”,缙云县同时打造精品化“连线”、全域化“扩面”,加快构建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黄龙景区、河阳古民居等高等级景区“群峰叠嶂”,风情小镇、乡村旅游“百花齐放”,绿道、驴道、古道“串珠成链”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在此基础上,缙云县抓好高质量“有缙道”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探索全域农产品品牌认证机制。除了发展特色旅游业,缙云县落实“农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高能级农业科创平台,高标准建设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有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同时,缙云县创新发展乡愁产业,用好“浙江小吃之乡”“小吃文化地标城市”等金字招牌,深入挖掘具有缙云特色的山村美食,传承传统“乡愁”味道。打造缙云乡愁地道美食打卡胜地,充分发挥以缙云烧饼为龙头的乡愁富民产业优势,加大缙云特色小吃产业和乡土特色农产品旅游地商品转化,增加农户生产经营性收入。在党建引领下,乡愁富民产业发展成为缙云“金名片”,缙云县成功走出了一条以乡愁富民产业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特色道路,打造了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样板县。

通讯员 刘 璇 刘 晴 张佳鑫

评论

实现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李 浩 黄仕伟 

在乡村振兴这一长期性、系统化、综合化的大工程上,浙江省缙云县认识到乡村振兴涉及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同时乡村经济发展也对乡村治理水平的综合提升提出了较高要求。为此,该县确立“党建兴村”的总体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农村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思路,从宏观上构建起“领导带头、上下联动”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机制。

乡村治理坚持以人为本,以农民为基本主体。这里的“农民”是指组织化的农民。在现阶段,由于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转型,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突出表现为在乡村治理中偏离了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这一根本要求。一些地方村庄的“熟人社会”逐渐解体,组织化程度明显降低。为了重新将农民组织起来,鼓励村民参与村务,村庄里有威望的乡贤作为村级治理中非正式的“魅力权威”,可以通过发挥其道德模范引领作用,使其成为重新联结村庄的关键行动者。缙云县实施“党建+乡贤”,真正做到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治理有效是自治、法治、德治共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治理有效的实现需要在村庄团结的基础上展开,有效的乡村治理可有力促进乡村发展和振兴。“党建复合治理”的实质是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科学对接,缙云县在“党建兴村”的总方针下,由党组织把控发展方向,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同时积极下沉并调配资源。通过“党建+众筹”, 畅通城市优质要素资源“上山下乡”通道,解决人才不足、资金短缺等问题。缙云县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持续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创新,通过系列举措,补齐加强基层党建突出短板,进而推动实现党建质量整体跃升、全面过硬,实现了村美民富人和谐。

(作者单位为中国农业大学)

附:浙江省丽水市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是中国农业大学首批建设的乡村振兴创新实验示范区。缙云县是加快发展、具有示范价值的山区县之一。自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基层党建研究中心与浙江省缙云县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缙云研究基地,我校水院李保明教授团队深入缙云县的乡镇、村庄、企业等考察调研,凝练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缙云模式。本文是团队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展示了村级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和推动共富的具体举措,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借鉴。

中国社区报微信公众号2023年1月10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